永明延寿如来藏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13:16
本文关键词:永明延寿如来藏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宋代“慧日永明智觉延寿”禅师,为宋初著名的禅门大德。永明延寿(904—975),俗姓王,字冲元,余杭人,为唐末五代宋初吴越国高僧。永明延寿禅师为禅宗之法眼三祖,净土宗六祖。在唐末五代先后成立的禅门五宗当中,法眼宗虽成立最晚,但在教法上却是最具特色、影响最大的一支。从某种角度看这也是禅宗,更确切的说是佛教发展的必然。 本文对于延寿如来藏思想的阐释着眼于从法眼宗在禅宗思想史中的地位来切入。因此,对于法眼宗在禅宗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禅宗与如来藏思想的关系将在本文的第一章首先作出简要的说明。而在此处,则先要谈下如来藏的理论特点。 对于如来藏思想,本文的定位是:如来藏思想自古有之。在古印度吠陀时代就可寻到它的踪迹。因此,对于印度人而言,如来藏思想并不需要建立,但是当它落实到名言,并正式作为一种学说进入佛法范畴中时,它必然在与其他学派的理论交涉中形成自身的思想体系。本文所要谈的正是这样一个体系。如来藏,让人初而不觉,后被中国佛教再次发现。 一般来说,按照理论特点,佛法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般若学(以中观学派在阐释“空”的方面最为彻底,而成为般若学的代表学派)、唯识学、如来藏思想。在般若学中,“空”论不是一种虚无,“空”反思地自我解构,所以“空”常表现为空之有而被表述为“妙有”。同样的,在唯识学中所谈之“有”必以“空”为其终点,谓之“真空”。因此“空”与“有”在相互破解中得以再次建立。而这种融合“空”与“有”所建立起的理论便是如来藏思想。如来藏思想代表着一种批判理论,它在缘起论层面将法我二执破解;如来藏思想同时也是一种建立的理论,它将“空”和“有”融汇到佛性“妙有”的诠释中,由此使佛性论得以确立。而正是佛性论奠定了整个中国佛教的根基。由此可见,如来藏思想有着自身批判和建立的特质。其特点常常是通过三个方面来展现:空性如来藏、佛性如来藏、识性如来藏。这三方面刚好完整的体现了上述如来藏思想特质。因此可以说,中国佛教各宗各派无不是以如来藏思想为根基来建立其各自判教的方式和理论体系的。以如来藏思想为依托的教派以天台、华严、禅宗,最具代表性。加之《楞伽经》、《大乘起信论》等如来藏思想鲜明的经论的出现,使如来藏思想在中国迅速扎下根来,并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中国佛教中,如来藏一词常被“心”一词来指代。如《大智度论》中所言,“心是依、是持、是建立”。因此,在中国佛教的语境中,“心性”常常用以指代“佛性”。名言虽异,所指却为一。如来藏、心、涅i谩⒎鹦浴⒊3?梢缘韧又>咛宓届欧ㄑ圩诿湃擞烂餮邮俚娜缋床厮枷,
本文编号:284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84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