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六朝建康佛寺的兴衰与变迁
发布时间:2017-04-05 03:06
本文关键词:浅析六朝建康佛寺的兴衰与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佛寺作为物质实体,是都城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佛教繁盛的重要表现。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看,佛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纽带,人们信佛、听经等活动都与佛寺发生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六朝建康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佛都,本文依据史料,将建康佛寺做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影响佛寺发展的诸种因素的探析,可以看出宗教因素为佛寺的建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佛寺的建造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上层的支持和倡导,体现了佛寺对政治和经济因素的依赖性。在限制佛寺发展的因素中,除了水源、灾害等自然因素,战乱和人为的破坏是造成佛寺毁坏的最主要因素。 在与社会的不断交往中,佛寺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讲经、斋会、法会等活动的不断增多,增加了普通民众与佛寺的接触。除宗教职能外,佛寺还发展出了政治、屯兵、寄居、避世隐居等多种功能。佛寺分布的变迁改变了建康土地的使用状况,佛寺与中国本土祠庙的互动,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出外来宗教与本土信仰的冲撞和交融。
【关键词】:六朝 建康 佛寺 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35;B948;K87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11
- 一、问题的缘起6
- 二、相关学术研究的回顾6-8
- 三、研究资料、方法与创新性成果8-11
- 第一章 六朝建康佛寺概况11-18
- 第一节 建康佛寺的缘起11-14
- 第二节 建康佛寺的称谓与类型14-17
- 小结17-18
- 第二章 影响建康佛寺发展的因素探析18-33
- 第一节 积极因素18-24
- 第二节 消极因素24-30
- 第三节 以建初寺为个案30-32
- 小结32-33
- 第三章 六朝建康佛寺的变迁33-43
- 第一节 佛寺分布的变迁33-34
- 第二节 佛寺职能的变迁34-39
- 第三节 佛寺与本土祠庙关系的变化39-42
- 小结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重光;晋至唐中叶门阀士族与佛教寺院的关系——从《开业寺碑》谈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2 贺云翱;;六朝都城佛寺和佛塔的初步研究[J];东南文化;2010年03期
3 赵文斌;中国佛寺布局演化浅论[J];华中建筑;1998年01期
4 卢海鸣;六朝建康佛寺新探[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许廷长;;三种南朝佛寺志书的编印源流及比较[J];江苏地方志;2007年03期
6 秦晓霞;;南京佛寺空间分布与城市结构演变关系——以六朝至元时段为例[J];建筑与文化;2009年06期
7 张国刚;《佛说诸德福田经》与中古佛教的慈善事业[J];史学集刊;2003年02期
8 李小树;南朝首都佛寺建造特点论析——从《建康实录》的记载谈起[J];学术界;2004年02期
9 徐清祥;;论东晋士族的玄学信仰与佛教信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谢重光;;中古时代寺院为社会文化中心说[J];探索与争鸣;198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少华;六朝江东佛教地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浅析六朝建康佛寺的兴衰与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8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