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威到惩戒
本文关键词:从权威到惩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异端问题是教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源于基督徒对正统教义的“异常表达”,也关涉到教会和国家对基督徒的区分、惩戒。这个问题的背后主要是教义和教制的法律化。中世纪形成的以异端裁判所为中心的一整套司法认定和惩戒方式与异端的早期形态有密切联系。事实上,教会的正统教义、教制正是在早期诸异端的张力下得以交互的形成。随着尼西亚大公会议的召开,教权与政权逐步交融,到教皇格列高利一世时,经由使徒和教父与早期教会诸异端的论争,教会法基本形成了以《圣经》、宗教会议决议、权威教父作品和罗马法的一些原则为渊源的法律架构。世俗国家一方面借助正统教会控制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教会也利用世俗政权强化了对异端分子的打击,尤其是教会所特有的绝罚制开始完备化、层次化。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阐述教会早期异端问题的由来及衍变与教会法的关联。 第一部分以基督教形成时期的多元宗教文化来源为核心。阐明了基督教形成时期,罗马帝国较为宽松的宗教氛围和宽容的宗教政策,以及希腊化哲学,尤其是变态的斯多葛主义强烈的宗教色彩对于异端的突显具有的“土壤性”作用。也正是基于此点,基督教作为犹太教的“异端”发展起来。因此,从诞生伊始,基督教便具有了多样的表达形态。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教会的体制既是对异端分裂的反应,又是压制异端的现实需要。教制的形成是教会规制基督教群体的手段,也是维护群体秩序的必然选择。这对于讲求合一性、普世性的基督教来说,也是一条必由之路。从对付异端的角度出发,教会中形成了以主教为中心的教阶制,一方面明确了教会中主教、神父和小品教士在处置各种异端上的职责,另一方面也促使教会完备处置异端的法理依据,即正统教义。鉴于罗马主教的特殊地位,早期教会内部在反异端斗争中达成了一定的妥协:在对付平信徒异端时,罗马主教有较大的自主权;而在对付教职较高的异端时,仍然要让位于古老的制度——宗教会议。 第三部分以诺斯替派异端与使徒、教父的论争为视角,阐释早期教会法主要渊源,尤其是《旧约》权威地位的形成。由于上帝观的巨大差异,教会与诺斯替派就《圣经》的组成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在论辩过程中,由诺斯替派变种——马西昂派在二世纪首创的福音书加使徒书信模式逐渐为正统教会所认可,并最终形成了圣经的新约部分。另一方面,教父们的论争性神学作品也被纳入到教会法法理权威之中,成为后世教会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部分主要以教权和政权两方面对早期异端惩戒方式的分析为核心。从阐明早期教会的两个基本信经——《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在认定异端方面的作用出发,结合德尔图良、奥古斯丁等早期教父作品,将六世纪以前的异端主要归纳为三类,即分裂教会者、买卖神职者、崇拜偶像者与施行巫术者。而且,该部分也对教会特有的绝罚制度的早期形态进行了阐释,尤其是对异端分子的概括适用方面。基督教合法化以后,罗马政府越来越多的介入到教会事务中来,动辄处死或流放异端分子,当然多数情况下这仍然需要以宗教会议事先认定为基础。另外,中世纪教会对异端分子施以火刑和发动战争的理论依据也基本涵括在早期教父作品之中。 本文从早期基督教文献出发,将异端问题与教会体制、教义权威化联系起来,一方面以异端视角展现教会法的早期形态,另一方面也反驳了那种将异端问题视为12世纪才出现的观点。到了4世纪后期,随着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体系的最终定型,正统教义在世俗政权强力介入之下就已经大体确立起来,从那时起,正统教义既是神学权威,又是一项法律制度。中世纪政权—教权二元司法体制处置教会异端的方式,实际上在6世纪左右就已在罗马帝国一些地区出现并开始制度化。早期异端问题的纠葛是在教义、教制完备过程中交互产生的,它们实际上结成了一个复调结构,其发展、衍变很难独立开来加以单独研究。因此,本文提纲挈领地归纳了早期异端的诸多形态以及受惩戒的方式和后果,结合教义、教制的权威化历程,或许可以为早期教会法研究拓宽进路。
【关键词】:教会法 早期异端 惩戒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79.1;D909.9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1
- 一、异端的起源:一种多元宗教文化的杂糅11-16
- (一) 罗马帝国的宗教氛围11-13
- (二) 希腊化哲学的宗教色彩13-14
- (三) 基督教的出现:一种犹太教的“异端”14-16
- 二、正统教会建制的确立:以异端为视角16-24
- (一) 教会合一的重要性17-19
- (二) 以主教为中心的教阶制19-21
- (三) 罗马主教和宗教会议21-24
- 三、早期异端与教会法主要渊源24-30
- (一) 诺斯替派异端视域中的《圣经》24-26
- (二) 使徒和教父的反击:完整的《圣经》与权威教父作品26-30
- 四、早期异端的惩戒方式与机制30-44
- (一) 划分异端的主要标准:信经30-32
- (二) 早期异端的主要分类32-37
- 1. 分裂教会者33-34
- 2. 买卖神职者34-35
- 3. 崇拜偶像者与施行巫术者35-37
- (三) 教会的反应:绝罚制37-39
- (四) 罗马的反应:世俗惩罚与武力征伐理论39-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徐学鹿;梁鹏;;商法风险分配机制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徐卫;;罗马遗产信托及其法学思考与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方潇;;法律与信仰:天学视野的古今之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7 孙日华;谢慧;;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毕金平;;我国税收立宪之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秦玉娈;袁辉;唐芳;;和谐社会下如何树立国人的法律信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Ⅱ)——面对梁丽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田钒平;;制度结构研究范式的理论反思与回归[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娟;;马克思公平分配理论与现阶段我国公平分配问题初探[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陶庆;;宪法财产权视野下的公民参与公共预算——以福街商业街的兴起与改造为例[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葛洪;;中国需要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出版社[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9 孙碧;;清教主义与美国公共教育制度的起源[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潘海啸;;关于3G时代的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的预见性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红颜;商人自治组织的发展及相关法律思考[D];河北大学;2007年
3 白敏莉;唯一神教伦理观在《玛丽·巴顿》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9年
4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于俊杰;对《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整体辩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傅艳蕾;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佳俊;重复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从权威到惩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9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