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蕴
发布时间:2017-04-12 01:10
本文关键词:禅宗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印度僧人达摩东渡来华,,带来了印度传统的禅法。中经慧可、弘忍等人的不断改造,禅宗于慧能时正式形成。可以说,禅宗是中国化佛教中最具代表性的宗派。祥宗于中唐以后得到了广泛传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立在其独特的认识论、语言观和身心理论的基础之上,禅宗提出了自己一整套教育思想。它强调学僧应发扬“自立自度”的主体性精神,反对用“理性知识”取代“生命知识”,强调生命关怀,强调学僧的个性差异,强调在劳动和生活场景中点化学僧,坚持“不说破”的原则,采取“绕路说禅”的教学方法。在教育伦理上,它强调教育平等、师生平等,并且提出了独特的教育仁慈观。所有这些,都与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主流教育思想迥然有别。 禅宗教育对“知识人”的批判,对个性化的强调,对怀疑精神的鼓励,对创造性的呼唤,以及其在生活中践行的精神,对于我国当前教育均具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禅宗 慧能 教育思想 现代意蕴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7
- 前言7-10
- 一、研究的缘起7-8
- 二、研究的现状与反思8-9
-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内容9-10
- 第一章 禅宗思想史概说10-25
- 一、禅法的兴起10-12
- (一) 禅的原始含义10-11
- (二)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禅”观念11-12
- 二、早期禅法12-13
- (一) 小乘禅数学12-13
- (二) 大乘三昧13
- 三、禅宗的初步形成——五祖禅法与牛头禅13-17
- (一) 菩提达摩的“理入”和“行入”13-14
- (二) 慧可的“身佛不二”观14-15
- (三) 僧璨的“不二信心”15
- (四) 道信“观心看净”15-16
- (五) 弘忍“东山法门”16
- (六) 牛头禅的“无心”理论16-17
- 四、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7-25
- (一) 神秀的“拂尘看净、方便通经”17-18
- (二) 慧能的“顿悟成佛”18-21
- (三) “五家七宗”的禅风21-25
- 第二章 禅宗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25-36
- 一、禅宗的认识论25-28
- (一) 主客无二25-26
- (二) “空”、“有”无别26-27
- (三) 默会心证27-28
- 二、禅宗的语言观28-32
- (一) 言语道断29-30
- (二) 扫相破执30-31
- (三) 正言若反31-32
- (四) 戏言近庄32
- 三、禅宗的身心理论32-36
- (一) 从“身心一如”到“身心脱落”32-33
- (二) 在“当下”体验33-35
- (三) “凡圣无别”的人格境界35-36
- 第三章 禅宗的教育思想36-50
- 一、禅宗的生命教育思想36-40
- (一) “丈夫皆有冲天志,莫向如来行处行”——禅宗教育“自立自度”的主体精神36-37
- (二) “一粒在荒田,不耘苗自秀”——禅宗教育“不重世学”的生命关怀37-39
- (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禅宗教育中的“具体个人”39-40
- 二、禅宗的教学思想40-44
- (一) “触机而悟”——禅宗的教学情境40-41
- (二)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禅宗的教学原则41-42
- (三) “绕路说禅”——禅宗的教学方法42-44
- 三、禅宗的教育伦理思想44-50
- (一) “佛性无南北”——禅宗的教育平等观45-46
- (二) “凡圣无别”——禅宗教育中的师生观46-47
- (三) “老婆心切”与“棒喝交驰”——禅宗教育的仁慈观47-50
- 第四章 禅宗教育思想的现代意蕴50-55
- 一、对“知识人”的批判50-51
- 二、对个性化的强调51-52
- 三、在生活中实践52-53
- 四、对怀疑精神和创造性的提倡53-55
- 主要参考文献55-57
- 后记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郭昭第;禅宗美学与研究性学习[J];美与时代;2003年04期
3 刘慧姝;试论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与禅宗的“不立文字”[J];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4 冯建军;论生命对教育的内在规定[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10期
5 艾振刚;禅宗的主体教育思想初探[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本文关键词:禅宗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