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山西晋祠建筑形制及其祭祀文化考论

发布时间:2021-02-14 01:08
  山西晋祠是为奉祀晋侯唐叔虞而修建,不同于一般庙宇,晋祠有明确的纪念意义、浓厚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即便是一个单体建筑,也有着自己的序列,在中轴线上布置有戏台、献殿、鱼沼、圣母殿、水母楼等。通过对晋祠的实地考察,以"水母楼"为例,从建筑形制中的祭祀功能角度分析晋祠建筑的布局、形态、装饰,探寻祭祀活动对古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当时祭祀特色如何与建筑,从而融合为现代社会服务提供参考范例。 

【文章来源】:艺术百家. 2019,35(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山西晋祠建筑形制及其祭祀文化考论


水母楼平面形制图

平面布局,水母,来源,图片


⒁跹?有序”的理念,[6]这种理念反映在晋祠轴线布局的特点上(图1-b),分析晋祠的平面布局图我们发现,我们将轴线周围的单体建筑的长轴画出,就会发现所有的长轴都指向中轴线上,这种关系从本质上证明了晋祠园林的自然观。图1水母楼平面形制图(图片1来源:a:《中国建筑史》(第五版)b:互联网)水母楼位于晋祠主轴线上圣母殿的南侧,直面难老泉亭,明嘉靖四十二年(1963)由民间集资建,后经1844年重修,水母楼重檐歇山式双层楼阁,底层是带围廊的三间券窑洞,一明两暗。双层木结构建筑,面宽为三间,进深为两间(图2)。图2水母楼(图片2来源:作者摄影)水母楼外部环境布局较为集中,是悬瓮山下第二景观系列之首,与圣母殿平行,位于难老泉亭西边,是建筑群南边线的主体建筑。水母楼南面是难老艺苑,

整体布局,水母,平面形


16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9年第1期总第166期HUNDREDSCHOOLSINARTS祭祀时百姓歌舞酬神所用的场地,北边是公输子祠,祠堂与楼阁相临,使祭祀氛围更加浓厚(图3-a)。水母楼本身属于殿堂式建筑,主体从外至内增加一圈回廊,这种形式在商代建筑就已出现,应用于较为隆重的建筑。建筑布局方式是按照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对称展开的传统平面形式,上层三开间带围廊,明间两列柱子将平面划分为三份,空间开阔明亮,下层三间券窑洞带围廊结构(图3-b)。祭祀文化旨在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建筑形制采用中轴对称,四平八稳,不仅具有中国传统的美学———均衡之美,更能有效的烘托祠庙神圣的气氛。图3水母楼平面形制图(图片3来源:a:互联网b:作者自绘)水母楼上层中轴线上,明间根据空间大小设四扇隔扇门,次间为直棂窗,除去繁复的花纹直棂窗简单大方。山墙和后墙铺满壁画,精妙绝伦意味深长。水母像前置门板,门板后放供桌。左右窑洞里有对称砖砌台阶,用于疏散人流,前面设一圆形直棂窗,窑洞间有对开板门相隔。中间窑洞正面有雕花石栏板,两侧为砖砌花槛墙。窑洞顶部绘制大水泛滥,水母坐于瓮上的情景,整体布局风格淳朴自然。下层三间券窑洞的布局方式更加真实地还原了神话故事中水母坐翁压制大水的场景。[7]386-399(二)建筑形态建筑的形态是人对建筑的视觉感知以及对符号理解的客观前提,因此对建筑视觉形态的认识和对整体抽象形态的理解,是进行建筑设计与感悟建筑文化内涵的基矗[8]而建筑形态美顾名思义为建筑的形象、神态之美,对于最能体现建筑特色的结构部件形态的思考成为人们分析建筑所传达文化精神的重要因素。屋顶作为晋祠建筑的重要表现结构,代表着建筑的整体气质。屋顶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晋祠古祠建筑群的分析[J]. 张艳.  大众文艺. 2015(09)
[2]论故宫脊兽艺术[J]. 史敏.  美术教育研究. 2015(04)
[3]中国汉传佛教建筑礼拜空间浅析——以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例[J]. 宋宁.  建筑与文化. 2014(12)
[4]道教建筑审美特征研究——以成都青羊宫为例[J]. 钟海北.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17)
[5]浅谈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屋脊兽[J]. 袁丽娜.  黑龙江史志. 2014(23)
[6]晋祠水母楼的修缮[J]. 李庆玲.  古建园林技术. 2009(04)
[7]传说、仪式与秩序:山西泉域社会“水母娘娘”信仰解读[J]. 张俊峰.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2008(00)
[8]晋祠中的祠庙寺观建筑研究[J]. 朱向东,杜森.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8(01)

硕士论文
[1]晋祠的造园艺术研究[D]. 李洁.北京林业大学 2013
[2]巴渝地区道教建筑研究[D]. 陈全慧.重庆大学 2013
[3]晋祠古建脊饰造型的艺术特征[D]. 路苗苗.西安美术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032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32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5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