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寺庙文化权力与地方社会治理——以清代台湾寺庙示禁碑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3-18 17:20
  寺庙是地方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乡村公共空间"是中国乡村社会维系自身稳定和发展的整合机制,又是国家控制和管理乡村的社会基础。已有乡村公共空间的形式包括庙会仪式、村庙、中国北方乡村社会的水井、茶馆等。而寺庙作为信仰性公共空间,是乡民开展祖先崇拜、民间信仰活动及宗教性活动的场所,潜移默化地影响乡村社会的道德伦理与行为规范。清代大批闽粤移民到台湾谋生,当时台湾很多地区都未经开发,自然条件及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可利用资源非常稀缺,民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寺庙神明就成为移民重要的精神寄托。移民对寺庙神明的崇信自然使其对民众形成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这种威慑力又反过来使寺庙神明成为乡村社会的权威,进而成为寺庙文化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清代台湾寺庙主要通过香火祀费、罚戏敬神、演戏酬神、神明仪式来获取文化权力。清代台湾寺庙的文化权力如何参与地方社会治理呢?寺庙示禁碑是考察寺庙文化权力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侧面。明清时期是"刻石纪法"的完备期,"勒石示禁"在地方社会迅速普及。示禁碑是公权力的象征,包括中央国家权力机构的皇权、各级政府的官权力以及非国家权力机构,如士绅、乡耆、商...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缘起
二、清代台湾寺庙文化权力的获取途径
    (一)香火祀费
    (二)“罚戏敬神”
    (三)“演戏酬神”
    (四)祭祀仪式
三、清代台湾寺庙示禁碑与地方社会治理
    (一)清代台湾寺庙示禁碑名称、分类及特点
    (二)清代台湾寺庙示禁碑与地方社会治理
        1.“罗汉脚”借尸吓骗
        2.移民争夺资源
        3.族群械斗纠纷
四、清代台湾寺庙文化权力之影响的可能性解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协作与共治:明清以来中国地方社会治理的传统与逻辑[J]. 崔晶.  思想战线. 2016(04)
[2]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与重建——兼论乡村社会整合[J]. 张良.  学习与实践. 2013(10)
[3]乡村社会的秩序建构与国家整合——以公共空间为视角[J]. 王玲.  理论与改革. 2010(05)
[4]清代臺灣碑刻法律史料初析[J]. 李雪梅.  出土文献研究. 2007(00)
[5]水井与北方乡村社会——基于山西、陕西、河南省部分地区乡村水井的田野考察[J]. 胡英泽.  近代史研究. 2006(01)
[6]茶馆观察:农村公共空间的复兴与基层社会整合[J]. 戴利朝.  社会. 2005(05)
[7]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J]. 朱海龙.  科技创业月刊. 2005(05)
[8]从碑铭看明清福建民间规约与社会管理[J]. 王日根.  中西法律传统. 2004(00)
[9]作为公共生活的乡村庙会[J]. 刘铁梁.  民间文化. 2001(01)
[10]近代江南茶馆与乡村社会运作[J]. 朱小田.  社会学研究. 1997(05)

博士论文
[1]明清时期晋陕豫水利碑刻法制文献史料考析[D]. 王娜.西南政法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清代台湾士绅阶层研究[D]. 纪志霞.厦门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88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88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f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