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回鹘新样文殊图像研究——以柏孜克里克第34、39窟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4 07:37
本文分析了柏孜克里克第34、39窟的新样文殊图像,指出它们在绘画风格和内容方面的异同,考证了高昌回鹘文殊信仰和五台山崇拜流行的史实,并以较晚被纳入文殊使者行列的难陀童子为例证,证明高昌回鹘时期吐鲁番与五台山存在着密切的佛教文化交流。
【文章来源】:西域研究.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柏孜克里克第34窟新样文殊(3)
图1 柏孜克里克第34窟新样文殊(3)圆环内的文殊菩萨,具圆形头光与背光,戴花冠,面左,上身戎装,下身着裙,一手托花瓶,一手持如意,半跏趺坐于一威猛的狮子背上。狮子四蹄踏莲花,作回首状,被一武士(于阗王)牵引着向左行进。武士怒目圆睁,身着戎装,两袖挽起,两手奋力执缰绳,足踏莲花,亦向左行进。狮子的下方有二童子(其中一位为善财童子),盘腿而坐,裸身披帛环绕,左侧童子一手执香炉。文殊的右侧自上而下有持斧头的天王、持杖的老人(文殊所化现)、双手合十的菩萨与比丘(佛陀波利);文殊左侧自上而下为比丘、持剑天王、双手合十的菩萨、持幡的引路菩萨。
所谓新样文殊,是相对于旧样文殊而言。就敦煌石窟来说,隋末至初唐开始出现骑狮文殊图像,(5)文殊的眷属为驭狮的昆仑奴、善财童子和胁侍菩萨、天王等,此为旧样文殊。莫高窟第220窟甬道北壁有一幅文殊图(图3),发愿文中出现“敬画新样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字样,由此可以判断,这幅壁画是为新样文殊。文殊的眷属有四身,二持花供养菩萨、一驭狮者、一童子(善财童子),其中驭狮者右上方榜题有“于阗国王”字样,可见此驭狮者为于阗王无疑,其形象与旧样文殊中的昆仑奴判然有别。学界对于新旧样文殊,提出不同的区别标准,一般来讲,驭狮者是否为于阗王,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发愿文中提到此幅新样文殊的绘制年代为“大唐同光三年”,即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既然为新样,则此题材必出现不久。莫高窟第220窟的文殊、善财童子与驭狮的于阗王被称之为新样文殊三尊。与三尊相对,又有新样文殊五尊,所谓五尊,是指三尊加上文殊化现的老人与僧人佛陀波利。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一幅出自敦煌藏经洞的白描画稿(P.4049),为新样文殊五尊的典型。关于此幅白描画,根据画风判断时代应该在五代,荣新江先生认为是莫高窟第220窟新样文殊的底稿,(7)沙武田先生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法藏白描画不应视为第220窟新样文殊的底稿,(8)但未给出年代的判断。我们认为一个事物的发展和一个故事的丰富,一般情况下应该是逐步累加的过程,新样文殊三尊到五尊的变化也应符合这个规律,所以,新样文殊三尊的出现不迟于925年,而五尊的出现则在925年之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石窟中回鹘文题记劄记(二)[J]. 松井太,刘宏梅. 吐鲁番学研究. 2019(01)
[2]三件古突厥语《五台山赞》残片[J]. 茨默,杨富学,熊一玮. 吐鲁番学研究. 2016(01)
[3]回鹘文《五台山赞》及相关问题考释[J]. 杨富学,张艳. 五台山研究. 2014(04)
[4]敦煌P.4049“新样文殊”画稿及相关问题研究[J]. 沙武田. 敦煌研究. 2005(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藏回鹘文写本[J]. 梅村坦,杨富学. 西北民族研究. 1993(02)
[6]从敦煌的五台山绘画和文献看五代宋初中原与河西于阗间的文化交往[J]. 荣新江. 文博. 1987(04)
本文编号:3118002
【文章来源】:西域研究.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柏孜克里克第34窟新样文殊(3)
图1 柏孜克里克第34窟新样文殊(3)圆环内的文殊菩萨,具圆形头光与背光,戴花冠,面左,上身戎装,下身着裙,一手托花瓶,一手持如意,半跏趺坐于一威猛的狮子背上。狮子四蹄踏莲花,作回首状,被一武士(于阗王)牵引着向左行进。武士怒目圆睁,身着戎装,两袖挽起,两手奋力执缰绳,足踏莲花,亦向左行进。狮子的下方有二童子(其中一位为善财童子),盘腿而坐,裸身披帛环绕,左侧童子一手执香炉。文殊的右侧自上而下有持斧头的天王、持杖的老人(文殊所化现)、双手合十的菩萨与比丘(佛陀波利);文殊左侧自上而下为比丘、持剑天王、双手合十的菩萨、持幡的引路菩萨。
所谓新样文殊,是相对于旧样文殊而言。就敦煌石窟来说,隋末至初唐开始出现骑狮文殊图像,(5)文殊的眷属为驭狮的昆仑奴、善财童子和胁侍菩萨、天王等,此为旧样文殊。莫高窟第220窟甬道北壁有一幅文殊图(图3),发愿文中出现“敬画新样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字样,由此可以判断,这幅壁画是为新样文殊。文殊的眷属有四身,二持花供养菩萨、一驭狮者、一童子(善财童子),其中驭狮者右上方榜题有“于阗国王”字样,可见此驭狮者为于阗王无疑,其形象与旧样文殊中的昆仑奴判然有别。学界对于新旧样文殊,提出不同的区别标准,一般来讲,驭狮者是否为于阗王,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发愿文中提到此幅新样文殊的绘制年代为“大唐同光三年”,即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既然为新样,则此题材必出现不久。莫高窟第220窟的文殊、善财童子与驭狮的于阗王被称之为新样文殊三尊。与三尊相对,又有新样文殊五尊,所谓五尊,是指三尊加上文殊化现的老人与僧人佛陀波利。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一幅出自敦煌藏经洞的白描画稿(P.4049),为新样文殊五尊的典型。关于此幅白描画,根据画风判断时代应该在五代,荣新江先生认为是莫高窟第220窟新样文殊的底稿,(7)沙武田先生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法藏白描画不应视为第220窟新样文殊的底稿,(8)但未给出年代的判断。我们认为一个事物的发展和一个故事的丰富,一般情况下应该是逐步累加的过程,新样文殊三尊到五尊的变化也应符合这个规律,所以,新样文殊三尊的出现不迟于925年,而五尊的出现则在925年之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石窟中回鹘文题记劄记(二)[J]. 松井太,刘宏梅. 吐鲁番学研究. 2019(01)
[2]三件古突厥语《五台山赞》残片[J]. 茨默,杨富学,熊一玮. 吐鲁番学研究. 2016(01)
[3]回鹘文《五台山赞》及相关问题考释[J]. 杨富学,张艳. 五台山研究. 2014(04)
[4]敦煌P.4049“新样文殊”画稿及相关问题研究[J]. 沙武田. 敦煌研究. 2005(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藏回鹘文写本[J]. 梅村坦,杨富学. 西北民族研究. 1993(02)
[6]从敦煌的五台山绘画和文献看五代宋初中原与河西于阗间的文化交往[J]. 荣新江. 文博. 1987(04)
本文编号:3118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11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