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甘南郎木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20:21

  本文关键词:甘南郎木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唯一载体,它悄然融入到了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甘青地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座寺院的发展史可以说是该地区社会政治的发展史。通过寺院的历史发展变迁,我们可以得知该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及其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的转型。以往学者对藏区寺院的研究,大多数基于对藏区著名的六大寺院的研究,而对中小型寺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参考和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相关的历史资料,并结合田野调查,较系统的论述了甘南郎木寺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提出了郎木寺在世俗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甘南郎木寺创建于公元1748年,即清乾隆十三年,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郎木寺与当地社会紧密联系,为该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交代了该选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本文所运用的理论研究方法等问题。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郎木寺创建的历史背景以及青海和硕特蒙古人与藏传佛教之间的早期关系。同时利用相关历史资料论证了郎木寺与青海河南蒙旗亲王之间的关系以及郎木寺初建时的规模等问题。第二章基于相关资料,从郎木寺的政治制度,寺院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教育法会的完善水平等方面重现了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郎木寺的繁荣景象,重点论述了郎木寺与拉卜楞寺、合作寺以及卓尼杨土司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安多地区藏传佛教衰落的社会背景,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郎木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中的经历和遭遇。第四章探讨了郎木寺重建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一为郎木寺在国家宗教政策的调整和地方宗教政策的落实下,从一片“青稞地”中得以恢复重建;二为郎木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变成了当地政府旅游开发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五章主要探讨了郎木寺在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及影响,从郎木寺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结语部分从世俗化的理论角度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对郎木寺的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郎木寺 历史 变迁 世俗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5
  • 绪论15-19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15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15-18
  • 一、有关郎木寺历史的研究成果16
  • 二、有关郎木寺根本施主河南蒙旗的研究成果16-17
  • 三、有关郎木寺旅游的研究成果17-18
  • 四、其它方面的研究成果18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8-19
  • 第一章 郎木寺之初建(18世纪中期)19-30
  • 第一节 青海和硕特部蒙古黄河南前首旗的历史演变19-23
  • 一、蒙古和硕特部的南迁19-20
  • 二、青海黄河南蒙旗的形成20-21
  • 三、青海黄河南蒙旗与藏传佛教的渊源21-23
  • 第二节 郎木寺与河南蒙旗亲王23-29
  • 一、朗木寺的概念界定23
  • 二、郎木寺的创建者嘉参桑盖尊者23-24
  • 三、郎木寺创建缘由探析24-29
  • 第三节 郎木寺初建过程与规模29-30
  • 第二章 郎木寺之兴盛(18世纪末-20世纪中期)30-46
  • 第一节 郎木寺的政治30-32
  • 第二节 郎木寺的经济32-34
  • 一、郎木寺的经济收入32-34
  • 二、寺院的消费及支出34
  • 第三节 郎木寺的寺院教育和法会34-39
  • 一、寺院教育34-37
  • 二、法会37-39
  • 第四节 郎木寺的历任赛赤活佛39-41
  • 第五节 郎木寺与周边地区的关系41-46
  • 一、郎木寺与拉卜楞寺的关系41-42
  • 二、郎木寺与合作寺的关系42-44
  • 三、郎木寺与卓尼杨土司的关系44-46
  • 第三章 郎木寺的衰落(19世纪末至20世纪60、70年代)46-53
  • 第一节 甘青地区藏传佛教衰落的原因46-50
  • 一、政府对蒙藏地区藏传佛教的限制政策46-47
  • 二、连年的战乱对甘青地区经济的影响47-49
  • 三、现代教育的兴起49-50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郎木寺50-51
  •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郎木寺51-53
  • 第四章 郎木寺的重建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53-59
  • 第一节 郎木寺的重建53-56
  • 一、国家对宗教政策的调整53
  • 二、甘南州地方政府宗教政策的落实53-54
  • 三、郎木寺的重建过程及规模54-56
  • 第二节 郎木寺宗教文化旅游业的兴起56-59
  • 一、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57
  • 二、寺院经济结构的转变57-59
  • 第五章 郎木寺的社会及教育文化功能59-65
  • 第一节 郎木寺的社会功能59-61
  • 一、为信教群众提供宗教服务59
  • 二、处理周边地区纠纷和民族矛盾59-60
  • 三、捐资助学60
  • 四、保护生态环境60-61
  • 第二节 郎木寺的教育文化功能61-65
  • 一、文化的传递功能61-62
  • 二、文化的融合功能62
  • 三、文化古籍的保存功能62-63
  • 四、文化的出版功能63-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洲塔;陈列嘉措;杨文法;;论藏族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宗教世俗化问题[J];中国藏学;2007年02期

2 洲塔;齐德舜;;藏传佛教世俗化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3 苏发祥;论藏族传统寺院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4 马盛德;胡晶莹;;甘南郎木寺“羌姆”考察[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5 黄正林;;同治回民事变后黄河上游区域的人口与社会经济[J];史学月刊;2008年10期


  本文关键词:甘南郎木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15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a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