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用彤与中国现代佛教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 05:22
汤用彤在国际东方学研究的视野下,整合新旧治学之道,创造出以跨文化考证和比较为基础的历史诠释学研究方法。由此开掘出丰富的史料,系统阐述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建构起严整的佛教史研究体系,奠基了中国佛教史学科,并将其真正纳入历史学视阈且获得重要地位,也改变了中国佛教研究依附国外的局面。他通过阐明外来佛教与本土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进程,总结出不同文化交流发展的普遍规律,使相关文化史研究进入新时期。其研究范式一直被海内外学界奉为圭臬。
【文章来源】:历史研究. 2014,(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汤用彤治佛教史的历程
(一)《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创作经过
(二)汤用彤对佛教典籍的整理
二、汤著佛教史研究的主题
(一)汤著的研究方法
(二)中国佛教史的三期划分
三、汤著在现代佛教学术史上的地位
(一)汤著佛教史与诸家之比较
(二)中国佛教学术依附地位的改变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汤用彤著述整理出版历程述评[J]. 趙建永. 中国文化. 2013(02)
[2]汤用彤与陈寅恪在初唐皇室信仰问题上的学术思想互动[J]. 赵建永. 哲学研究. 2013 (07)
[3]从汤用彤论玄学“反本”问题看三教会通——以理学发生史为中心[J]. 赵建永. 中国哲学史. 2012(03)
[4]编辑汉文印度哲学史资料计划[J]. 汤用彤,赵建永. 中国哲学史. 2012(02)
[5]从汤用彤的首篇论文看学衡派的思想渊源[J]. 赵建永. 哲学研究. 2011(11)
[6]汤用彤与《高僧传》的整理研究[J]. 赵建永.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1(03)
[7]外来文化中国化规律的先期探索——从汤用彤的文化双向交流理论看文明的冲突与融合[J]. 赵建华,赵建永. 东岳论丛. 2010(06)
[8]从《高僧传》研究看汤用彤治中国佛教史的门径[J]. 赵建永. 哲学研究. 2009(05)
[9]汤用彤哈佛大学时期宗教学文稿探赜[J]. 赵建永. 世界宗教研究. 2009(01)
[10]佛典举要[J]. 汤用彤,赵建永. 中国哲学史. 2008(02)
本文编号:3242208
【文章来源】:历史研究. 2014,(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汤用彤治佛教史的历程
(一)《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创作经过
(二)汤用彤对佛教典籍的整理
二、汤著佛教史研究的主题
(一)汤著的研究方法
(二)中国佛教史的三期划分
三、汤著在现代佛教学术史上的地位
(一)汤著佛教史与诸家之比较
(二)中国佛教学术依附地位的改变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汤用彤著述整理出版历程述评[J]. 趙建永. 中国文化. 2013(02)
[2]汤用彤与陈寅恪在初唐皇室信仰问题上的学术思想互动[J]. 赵建永. 哲学研究. 2013 (07)
[3]从汤用彤论玄学“反本”问题看三教会通——以理学发生史为中心[J]. 赵建永. 中国哲学史. 2012(03)
[4]编辑汉文印度哲学史资料计划[J]. 汤用彤,赵建永. 中国哲学史. 2012(02)
[5]从汤用彤的首篇论文看学衡派的思想渊源[J]. 赵建永. 哲学研究. 2011(11)
[6]汤用彤与《高僧传》的整理研究[J]. 赵建永.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1(03)
[7]外来文化中国化规律的先期探索——从汤用彤的文化双向交流理论看文明的冲突与融合[J]. 赵建华,赵建永. 东岳论丛. 2010(06)
[8]从《高僧传》研究看汤用彤治中国佛教史的门径[J]. 赵建永. 哲学研究. 2009(05)
[9]汤用彤哈佛大学时期宗教学文稿探赜[J]. 赵建永. 世界宗教研究. 2009(01)
[10]佛典举要[J]. 汤用彤,赵建永. 中国哲学史. 2008(02)
本文编号:3242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4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