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本质主义”与“时代主义”之争——太虚的种子学说及其佛学思想的内在张力

发布时间:2021-09-01 14:29
  <正>作为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佛教改革者,太虚一方面要维护佛教之为佛教的宗教本质,自发地为近代佛教徒寻求新的、公共的信仰认同;另一方面又要使佛教能够顺应历史的总方向,从而获得适应时代的生命活力。就前者而言,太虚采取了融贯的进路。"融贯"是太虚思想的一大特点,他不仅主张"宗乘融贯",而且主张"文系融贯",这便是要将古今中外之一切佛法在佛教断绝名言的终极追求下统一起来。[1]这种"融贯的思想"在本质上是试图建立起一个最具公共性的新佛教,从而为世界上所有的佛教徒构造一个"公共信仰"。就后者而言,太虚直言自己的思想是"新的思想"。他认为佛法真胜义中本 

【文章来源】:哲学动态. 2014,(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教与科学的相遇——太虚佛教科学论的再解读[J]. 王萌.  学术月刊. 2006(05)
[2]在“佛教化”与“中国化”的思想张力之间──关于中国佛教思想史的一种理解方式[J]. 程恭让.  中国哲学史. 2000(03)



本文编号:3377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77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6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