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考古材料所见吐蕃时期青海地区的佛教信仰

发布时间:2021-09-17 08:49
  隋唐和吐蕃时期是青海丝绸之路及唐蕃古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青海地区由于处于汉藏之间,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唐朝佛教经由唐蕃古道输入吐蕃统治的核心地区,与印度输入的佛教产生碰撞和融合,形成吐蕃特色的佛教艺术。在吐蕃的大力弘扬下,吐蕃佛教向周边包括青海地区输出。以玉树和昌都为中心的吐蕃佛教摩崖造像年代主要集中于9世纪初,在艺术风格和题材内容上都具有明显的共性,说明在吐蕃时期,尤其是在赤松德赞和赤德松赞统治时期,青海玉树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吐蕃佛教的弘传中心,并创造了一套统一的佛教摩崖造像系统。在吐蕃征服青海地区后的近二百年间,吐蕃在这一地区留下了大量墓葬,墓葬的出土物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佛教因素,可以透过它们窥见佛教在该地区的传播情况和存在状态:一些器物的造型和功能深受佛教的影响,如镀金舍利容器和吐蕃"王冠";佛教中所流行的象征性图像广泛存在于一些生活器具上,包括迦陵频伽形象以及狮、象与莲花造型等。这些佛教因素更多地来自汉地,尤其是河西敦煌地区,与摩崖石刻中透露出的吐蕃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凸显了青海地区在唐蕃时期佛教文化面貌的多元性特征。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考古材料所见吐蕃时期青海地区的佛教信仰


勒巴沟口摩崖造像说法图

摩崖造像,玉树


女性形象,可能刻画的是一个吐蕃贵族家庭(图1)。说法图题材为释迦牟尼佛坐像,左右各一尊坐佛像,后侧有一列四尊交脚听法僧众像,右下方为两尊龙女(或龙王)神像和两身听法人众形象,最下侧罗列虎、豹、犀牛、象、孔雀、鹿、马等各类动物的诸有情(图2)。释迦牟尼的狮子座具有典型的吐蕃时代特征,靠枕与背屏的样式与印度波罗王朝时期造型极为相似,年代应该是8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①。图1玉树勒巴沟口摩崖造像礼佛图图2勒巴沟口摩崖造像说法图图3玉树勒巴沟内恰冈摩崖造像(三)勒巴沟内恰冈摩崖造像位于距沟口不远处,分布于相邻的三块岩石上,题材为大日如来、观世音与金刚手菩萨,皆为减地浅浮雕。在大日如来左上部有两通供养天女形象,为阴线刻(图3)。根据藏文题记推测年代为赤德松赞时期的841年,或为赤祖德赞在位期间的826—838年②。(四)勒巴沟内吾娜桑嘎摩崖造像位于勒巴沟内勒曲河南岸,距北端沟口约1.5公里,位于前两处石刻点之间,共有5组图像,主要为佛传故事。A组石刻上方岩面阴线刻一佛二菩萨,下方刻二菩萨和一只猕猴,右下角有一段古藏文题记,内容为描述“猕猴奉蜜”故事。第二段为描述释迦牟尼佛诞生故事,即B组石刻,位于A组右侧,刻画佛母摩耶夫人站于树下,右胁下方站立一尊小佛241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①②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青海玉树勒巴沟古秀泽玛佛教摩崖造像调查简报》,《藏学学刊》2017年第1辑。[法]艾米·赫勒:《公元8—10世纪东藏的佛教造像及摩崖石刻(节录)》,《国?

银器,都兰,热水,吐蕃


图5都兰热水一号大墓殉马坑出土镀金银器复原方棺形,周身饰忍冬卷草纹,侧面饰衔草立凤,顶部饰一列立凤,发掘者将其推断为舍利容器①(图5)。通过比对其年代应该为7世纪末到8世纪初②。从外形及装饰风格来看,该器物确实与唐代汉地所流行的镂雕金棺银椁形舍利器相仿,而从其埋葬方式来看,两者存在一定差异。汉地发现的舍利器都作为神圣的崇拜对象瘗埋于佛塔地宫之内,而该器物埋于殉马坑内,有可能与杀牲祭祀活动并行。一般认为吐蕃墓地的大量动物殉葬是苯教丧葬习俗的反映,8世纪初叶正是苯教在吐蕃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佛教的地位无足轻重。开元年间慧超所著《往五天竺国传》云:“已东吐蕃国……国王百姓者,总不识佛法,无有寺舍。”③而这件舍利容器的出现,可能意味着吐蕃统治阶层将佛教器具当作丧葬祭品贡献给亡灵,折射了在8世纪初来自汉地的佛教信仰已经为青海地区的吐蕃统治阶层所认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接受的状态。数十年之后的赤松德赞时期,舍利逐渐成为吐蕃统治者追捧和掠夺的吉祥圣物,敦煌文书S.1438《献舍利表》记载,786年吐蕃占领沙州以后,当地唐朝故吏为讨吐蕃统治者欢心,将“沙州寺舍利骨一百卅七粒,并金棺银椁盛全”献给吐蕃赞普,深信其“神通莫测,变化无穷……有福则遇,无福则消,作苍生之休征,为王者之嘉瑞”④。至于吐蕃赞普如何处置,并没有下文。藏文典籍《拔协》记载赤松德赞时期吐蕃曾远征天竺,前往摩揭陀国掠取佛塔内的佛骨舍利,装藏于桑耶寺佛塔之内⑤。当然这描述的是8世纪后半叶佛教彻底战胜苯教并获取了主导权时的情形。图6吐蕃时期迦陵频伽图案镀金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壁画迦陵频伽图像的起源与演变[J]. 孙武军,张佳.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8(04)
[2]西藏芒康嘎托镇新发现吐蕃摩崖石刻调查简报[J]. 杨清凡,卢素文,张延清.  藏学学刊. 2017(01)
[3]青海玉树勒巴沟古秀泽玛佛教摩崖造像调查简报[J]. 卢素文,张长虹,乔虹,宋耀春.  藏学学刊. 2017(01)
[4]青海玉树勒巴沟吾娜桑嘎佛教摩崖石刻调查简报[J]. 张长虹,张延清,乔虹,宋耀春.  藏学学刊. 2017(01)
[5]吐蕃石狮子考古调查及相关文化研究[J]. 夏吾卡先.  西藏研究. 2017(02)
[6]丝绸之路上的疑似吐蕃佛塔基址——青海都兰考肖图遗址性质刍议[J]. 仝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7]藏东地区吐蕃时期大日如来图像研究[J]. 张长虹.  青海民族研究. 2017(01)
[8]论藏东吐蕃摩崖造像与吐蕃高僧益西央[J]. 霍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9]吐蕃王朝时期的佛寺遗存与汉地文化影响[J]. 霍巍.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10]论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大象[J]. 徐彦钧.  大众文艺. 2015(07)



本文编号:3398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98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