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齐文化与阴阳五行

发布时间:2017-05-02 01:03

  本文关键词:齐文化与阴阳五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阴阳五行思想肇始于齐文化。齐地八神崇拜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阴阳五行思想起源的重要线索。阴阳观念主要源于日主、月主崇拜,五行观念源于四时主崇拜。阴阳说和五行说的原始质素在八神崇拜中已有所体现,这为后来阴阳五行思想在齐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阴阳、五行思想超出了齐国的疆域,在各诸侯国中广泛流传。散见于《左传》、《国语》等文献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已摆脱了日月崇拜和四时崇拜的宗教信仰痕迹,逐渐成为具有抽象意义的哲学概念。人们逐渐认识到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反映了哲学抽象思维的发展。《孙子兵法》中的五行思想是此时齐地五行思想发展水平的代表,其首创的五行无常胜说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 战国时期阴阳五行思想获得了长足发展,在东夷四时观念的基础上阴阳与五行结合形成务时寄政学说,它以阴阳刑德思想为理论依据,以儒家的仁爱思想和时禁学说为主要内容,以阴阳五行模式为理论框架,成为阴阳五行思想在学术文化层面上的主流。务时寄政学说自形成、发展至完善在齐文化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它的出现是阴阳家适应时代发展,运用阴阳五行模式整合儒、道学说兼收并蓄的结果。 方术文化是中国古代神秘文化的代表,战国时期齐地的方术之学获得了发展,其中阴阳五行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阴阳五行思想的“前科学”性质。阴阳五行思想也成为中国式思维模式的代表。但是作为一种“前科学”理论,阴阳五行思想也有其适用范围,超出这一范围必然会得出荒谬的结论。另外,以阴阳五行思想为核心的方术之学之所以能在齐地获得发展,与其巫术传统和原始宗教信仰有着密切关系。 战国后期,邹衍创立阴阳家学派,其学说内容主要包括五德终始说、主运说和大九州说等。五德终始说主要运用阴阳五行思想讲述朝代更替和历史变化规律,对后世的政治和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运说则是齐地务时寄政学说的完善和发展。大九州说是邹衍对于世界疆域的大胆想象和推测,它突破了当时人们狭隘的地理观念,激发了人们探索域外的热情。
【关键词】:齐文化 阴阳五行 务时寄政 方术 邹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03;B99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导论9-11
  • (一) 学术史综述9-10
  • (二)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10
  • (三) 相关界定10-11
  • 一、齐文化与阴阳五行思想的起源11-21
  • (一) 阴阳观念的起源12-16
  • (二) 五行观念的起源16-19
  • (三) 阴阳、五行观念与齐地八神崇拜的关系19-21
  • 二、春秋时期阴阳、五行思想的发展21-27
  • (一) 阴阳思想21-22
  • (二) 五行思想22-25
  • (三) 《孙子兵法》中的五行思想25-27
  • 三、齐地的务时寄政学说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思想27-35
  • (一) 齐地务时寄政学说的主要内容27-32
  • (二) 务时寄政学说为战国时期阴阳五行思想的主流32-35
  • 四、阴阳五行思想与齐地方术之学35-43
  • (一) 战国时期齐地数术之学的发展36-38
  • (二) 战国时期齐地方技之学的发展38-41
  • (三) 阴阳五行思想的科学因素41-43
  • 五、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43-51
  • (一) 五德终始说44-47
  • (二) 主运说47-49
  • (三) 大九州说49-51
  • 结语51-53
  • 注释53-61
  • 参考文献61-70
  • 后记70-71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7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薇薇;论张炜作品与齐文化的承接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南伟;论阴阳五行之起源[D];青岛大学;2006年

2 窦福志;先秦文献中的阴阳五行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齐文化与阴阳五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9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5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