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两件敦煌古藏文寺院帐簿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3 22:46
  两件出自敦煌而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古藏文寺院账簿,内容涉及吐蕃统治后期沙州部落官吏、百姓和僧官、僧人借贷寺库的粮食,用于酿酒或沽酒接待吐蕃高官,而部落官吏和僧官的债务由其佣奴或寺户归还。笔者汉译并考释了这两件契约的内容,并与同时期的汉文契约进行比较研究,指出这种由契约"保人"归还僧俗官吏所借粮食的情况比较特殊,对研究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历史有补证作用。 

【文章来源】:敦煌学辑刊.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两件敦煌古藏文寺院帐簿研究


t.1104(图片均采自国际敦

两件敦煌古藏文寺院帐簿研究


t.1203正面

项目ID,敦煌,网站,图片


1.结合上述汉、藏文书记载的敦煌部落官吏、百姓和著名人物洪辩等活动的时间,借鉴陈国灿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考虑把这两件文书写成的时间比定在公元842年。2.具体到这两件藏文账簿,涉及接待吐蕃官吏借粮酿酒或沽酒事宜,由部落官吏、百姓和僧官、僧人向寺院借贷,而部落官吏和僧官的债务由其佣奴或寺户归还,部落百姓和僧人的借贷则需要自己偿还。这种由粮食“接收人”或契约“保人”归还僧俗官吏所借粮食的情况,在吐蕃时期的汉、藏文契约中比较特殊。这种方式究竟是一种摊派,还是与部落百姓应纳的税赋有关?需要结合其他汉藏文献和事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3.从两件账簿中记载的人名上看,部落官吏多为吐蕃人,部落百姓为汉人,而吐蕃官吏佣奴或寺户的名字多带有粟特人或其后裔的色彩,如康却却、石那那、安拉堆、阴孜罕、安达玛等,这种民族构成的特点,符合文献描述的吐蕃统治敦煌后期、归义军前期那种“犹杂蕃、浑”的多民族杂居互处的局面。①图1P.t.1104图3P.t.1203背面(图片均采自国际敦煌项目IDP网站)281敦煌学辑刊2019年第1期①荣新江《敦煌写本〈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校考》,收入氏著《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03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敦煌吐蕃文契约文书断代的思考[J]. 陈国灿.  西域研究. 2016(04)
[2]吐蕃统治时期敦煌酿酒业简论[J]. 陆离.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4(01)
[3]唐五代敦煌酿酒业初探[J]. 郑炳林,高伟.  西北史地. 1994(01)



本文编号:3435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35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6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