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说一切有部佛教思想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反映

发布时间:2021-12-12 13:09
  龟兹佛教以原始佛教思想为基础,主要处于佛教历史中“部派佛教”这一时期。从龟兹地区开始流行佛教思想到该地区佛教文化衰落的这一段时间,与佛教文化中的“部派佛教”时期的大体可以吻合。无论是从历史时期的范畴还是龟兹石窟的理论定位上来探讨,部派佛教中的说一切有部思想与龟兹石窟的克孜尔石窟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题正是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克孜尔石窟的中心柱石窟中的壁画,大多数是围绕释迦牟尼佛而绘制,其中包括涅槃相关内容、因缘故事、佛传故事、本生故事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涅槃相关的壁画内容,“涅槃”题材是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文献中所独有,更是小乘佛教“唯礼释迦、无十方佛”思想的体现。印度和中亚地区的僧侣都对龟兹地区佛教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地推动作用,他们传播和翻译了很多吐火罗语和梵文的佛教经典。迄今为止,在龟兹地区出土和发现的写本中,并没有汉译的写本。而这些吐火罗语和梵文的写本,也只有一部分被德国学者整理出来。克孜尔石中有几个晚期洞窟出现了满绘千佛的现象,但这只是个例,不能以此为依据而推论龟兹的佛教主流思想。说一切有部注重禅修持戒,这一点在克孜尔石窟中明显地反映出来。石窟中绘有许多僧人坐禅...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说一切有部佛教思想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反映


第175窟东甬道内侧壁五趣轮回

内侧壁,壁画内容,克孜尔,内涵


第175窟东甬道内侧壁五趣轮回

鸠摩罗什,局部高,壁画,中原


库木吐拉的第 19 窟中就有类似于此的画面。龟兹地区的佛教注重禅修,这也影响到了中国北方地区。开凿石窟与重视禅修是公元 4-5 世纪北方地区普遍流行的信仰特点,十六国时期,南方则注重讲经论理,而北方地区非常流行禅修,认为只有禅修才能得以解脱,而观像对修行者来说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中国北方地区开凿的石窟很多都与僧侣的禅修活动关系紧密。乐尊、法良最早在敦煌莫高窟开窟也是为了禅修,而他们自己也是禅僧。北凉时期开凿的第 268 窟就是禅窟。除了敦煌莫高窟之外,天水麦积山石窟的开凿也与禅修相关联,《高僧传》第十一卷记载玄高“杖策西秦,隐居麦积山,山学百余人,崇其义训,禀其禅道。时有长安沙门释昙弘,秦地高僧,隐在此山,与高相会,以同业友善”。①炳灵寺石窟的开凿也是当时西秦高僧禅修的地方,第 169 窟内有大禅师昙摩毗的供养像。北凉是一些禅学高僧禅修的地方。天梯山石窟的开凿也与凉州是中国当时北方重禅修之地有很大的关系,而云冈石窟的开凿也与来自悲凉的禅僧昙暚关系密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克孜尔石窟壁画年代分期新论补证[J]. 何恩之,赵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2]古代维吾尔语说唱文学《弥勒会见记》[J]. 耿世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4(01)
[3]弥勒信仰在新疆的传布[J]. 季羡林.  文史哲. 2001(01)
[4]克孜尔石窟的分期问题[J]. 霍旭初.  西域研究. 1993(02)
[5]略论古代印度佛教的部派及大小乘问题[J]. 王邦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4)

博士论文
[1]克孜尔石窟壁画题材研究[D]. 于亮.南京艺术学院 2013
[2]克孜尔中心柱窟的图像构成[D]. 任平山.中央美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536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36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9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