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兰州城儒释道宗教场所的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8 04:16
清代兰州城儒释道宗教场所的文化研究一题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区域宗教、文化史和城市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相关内容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综合运用历史研究、宗教学及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将梳理大量方志、论著、报刊资料等文献与实地田野调查、文物普查、人物访谈相结合,详细了解、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兰州历史时期宗教场所、建筑的相关信息与情况,并将文献中所记的清代宗教场所数量和祭祀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整理成表,尽量做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客观反映清代兰州社会的宗教信仰情况。从隋唐至明清兰州地区城市当中宗教场所和建筑的发展简史,可见各个历史阶段,宗教场所和建筑兴建的重点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整个清代兰州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宗教信仰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清代中后期新建的佛教寺院尤为众多,而宗法祭祀的祠宇和道教信仰的宫观也有一定数量的新建。道教和民间信仰有相互交叉、交融的趋势。同时体现社会需求的功能神信仰十分凸显。至清代中期,兰州城市宗教场所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并趋于稳定,直至清晚期再没有大型宗教场所和建筑新建。清代兰州城市宗教场所、建筑主要分为布局在城内闹市区的宗教场所和分布在城外山川河流附近...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一) 学术意义
(二) 社会意义
二、研究难点
(一) 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复杂性
(二) 宗教义理和修行制度的复杂性
(三) 古代区域社会的宗教文化传统
三、研究现状
(一) 兰州古代宗教场所研究不足
(二) 其它城市古代宗教场所的研究成果可供借鉴
(三) 区域内的典型古建筑与区域文化关系研究
第一章 宗教场所的沿革与分布
第一节 兰州城市宗教场所的发展脉络
一、隋唐时期佛教寺院兴建
二、宋元时期城市公共信仰祭祀场所逐渐完善
三、明清时期道教宫观兴盛
四、小结
第二节 清代兰州社会的宗教信仰格局
一、康熙时期
二、雍正时期
三、乾隆时期
四、道光时期
五、光绪时期
第三节 清代兰州城市宗教场所的分布
一、清代中期较稳定的城市宗教场所分布格局形成
二、城市宗教场所的分布形式
三、城市山川地形与宗教场所分布相得益彰
四、清代城市宗教场所的地理位置
五、小结
第二章 宗教场所的建筑与艺术
第一节 佛教建筑
一、庄严寺
二、普照寺
三、嘉福寺
第二节 道教建筑
一、玄妙观
二、金天观
三、白云观
第三节 儒家祭祀建筑
第四节 城市山体宗教建筑
一、五泉山
二、白塔山
第五节 宗教场所的造像与绘画
一、庄严寺“三绝”
二、金天观《金阙玄元太上老君应化图》
三、府城隍庙长廊壁画
四、通济门外关帝庙关羽像
第三章 宗教场所的社会文化功能探析
第一节 宗教场所兴修与社会各阶层的关系
一、僧俗信众与儒家代表参与兴修宗教场所
二、统治阶级对宗教场所兴修的贡献
三、城市市民对兴修宗教场所的需求
四、女性群体与宗教场所兴修
五、商人、商会对宗教场所的兴修
六、军营中的宗教场所
第二节 体现社会需求
一、特殊性需求
二、普遍性需求
三、宗教需求的复杂性和矛盾心理
第三节 辅助社会组织
一、宗教场所与价值、身份认同
二、宗教场所与人文活动
第四节 小结
附录
当代文献中兰州城关区及周边的94处古代儒释道与民间宗教场所信息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兰州白塔山宗教建筑史考[J]. 答小群,赵鑫宇. 史志学刊. 2017(03)
[2]兰州金天观古建筑群分析[J]. 王超. 山西建筑. 2010(04)
[3]论我国民间信仰的多元一体化格局[J]. 刘道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4]兰州城市建筑文化风格与特色的历史演变及其成因分析[J]. 向发敏,杨永春,乔林凰.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04)
[5]从墓志看唐代处士阶层信仰格局[J]. 曹印双. 宗教学研究. 2006(04)
[6]历史建筑——城市中不可缺失的资源[J]. 林楠. 山西建筑. 2005(09)
[7]斯文·赫定素描兰州[J]. 朱亦梅. 丝绸之路. 2005(02)
[8]兰州庄严寺及其塑写画三绝之考释[J]. 张宝玺. 敦煌研究. 2002(05)
[9]话兰州城隍庙[J]. 魏通. 兰州学刊. 1982(01)
博士论文
[1]中国城市宗教空间发展演变研究[D]. 黄佛君.西北大学 2012
[2]清代广州佛教寺院与城市生活[D]. 何韶颖.华南理工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包头藏传佛教建筑文化研究[D]. 刘明洋.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中国古代宗教神邸文化及其空间分布模式研究[D]. 孙湉.西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41611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一) 学术意义
(二) 社会意义
二、研究难点
(一) 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复杂性
(二) 宗教义理和修行制度的复杂性
(三) 古代区域社会的宗教文化传统
三、研究现状
(一) 兰州古代宗教场所研究不足
(二) 其它城市古代宗教场所的研究成果可供借鉴
(三) 区域内的典型古建筑与区域文化关系研究
第一章 宗教场所的沿革与分布
第一节 兰州城市宗教场所的发展脉络
一、隋唐时期佛教寺院兴建
二、宋元时期城市公共信仰祭祀场所逐渐完善
三、明清时期道教宫观兴盛
四、小结
第二节 清代兰州社会的宗教信仰格局
一、康熙时期
二、雍正时期
三、乾隆时期
四、道光时期
五、光绪时期
第三节 清代兰州城市宗教场所的分布
一、清代中期较稳定的城市宗教场所分布格局形成
二、城市宗教场所的分布形式
三、城市山川地形与宗教场所分布相得益彰
四、清代城市宗教场所的地理位置
五、小结
第二章 宗教场所的建筑与艺术
第一节 佛教建筑
一、庄严寺
二、普照寺
三、嘉福寺
第二节 道教建筑
一、玄妙观
二、金天观
三、白云观
第三节 儒家祭祀建筑
第四节 城市山体宗教建筑
一、五泉山
二、白塔山
第五节 宗教场所的造像与绘画
一、庄严寺“三绝”
二、金天观《金阙玄元太上老君应化图》
三、府城隍庙长廊壁画
四、通济门外关帝庙关羽像
第三章 宗教场所的社会文化功能探析
第一节 宗教场所兴修与社会各阶层的关系
一、僧俗信众与儒家代表参与兴修宗教场所
二、统治阶级对宗教场所兴修的贡献
三、城市市民对兴修宗教场所的需求
四、女性群体与宗教场所兴修
五、商人、商会对宗教场所的兴修
六、军营中的宗教场所
第二节 体现社会需求
一、特殊性需求
二、普遍性需求
三、宗教需求的复杂性和矛盾心理
第三节 辅助社会组织
一、宗教场所与价值、身份认同
二、宗教场所与人文活动
第四节 小结
附录
当代文献中兰州城关区及周边的94处古代儒释道与民间宗教场所信息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兰州白塔山宗教建筑史考[J]. 答小群,赵鑫宇. 史志学刊. 2017(03)
[2]兰州金天观古建筑群分析[J]. 王超. 山西建筑. 2010(04)
[3]论我国民间信仰的多元一体化格局[J]. 刘道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4]兰州城市建筑文化风格与特色的历史演变及其成因分析[J]. 向发敏,杨永春,乔林凰.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04)
[5]从墓志看唐代处士阶层信仰格局[J]. 曹印双. 宗教学研究. 2006(04)
[6]历史建筑——城市中不可缺失的资源[J]. 林楠. 山西建筑. 2005(09)
[7]斯文·赫定素描兰州[J]. 朱亦梅. 丝绸之路. 2005(02)
[8]兰州庄严寺及其塑写画三绝之考释[J]. 张宝玺. 敦煌研究. 2002(05)
[9]话兰州城隍庙[J]. 魏通. 兰州学刊. 1982(01)
博士论文
[1]中国城市宗教空间发展演变研究[D]. 黄佛君.西北大学 2012
[2]清代广州佛教寺院与城市生活[D]. 何韶颖.华南理工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包头藏传佛教建筑文化研究[D]. 刘明洋.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中国古代宗教神邸文化及其空间分布模式研究[D]. 孙湉.西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41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4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