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弥陀净土”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21:15

  本文关键词:“弥陀净土”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弥陀净土”思想是大乘佛教的精华,是佛教净土思想的最高峰。“弥陀净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小乘佛教狭隘的佛陀观和世界观。“弥陀净土”完美诠释了“本愿即是净土”的重要命题。“弥陀净土”的出现,彰显了大乘佛教的平等思想。同时,也为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弥陀净土”思想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大乘思想家对于“弥陀净土”思想的不断完善,反映了人类本身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弥陀净土”的种种殊胜与方便,不在西方,而在于众生本有的“圆觉妙性”。不论印度佛教,还是中国佛教,一切净土思想都是以“弥陀净土”为中心的。这并非是偶然的。这完全取决于“弥陀净土”的殊胜、方便。“弥陀净土”的殊胜、方便是其他净土思想所无法企及的。在印度佛教中,最初提倡“弥陀净土”的是龙树与天亲二位论师。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弥陀净土”却未能在印度生根、结果。自东晋慧远大师于庐山结莲社求生弥陀净土始,“弥陀净土”思想遂在东土扎根。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净土学人的不竭努力,“弥陀净土”终于在东土开花、结果,形成了与禅、天台、华严等宗各尽其美的净土宗。“弥陀净土”思想虽发源于印度大乘佛教,然却光大于中国。净土宗的祖师大德,在本于印度弥陀信仰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出了新的弘法形式和内容。如昙鸾的“称名思想”,善道的“他力本愿”思想等。虽然净土法门只有一个,但弘法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净土宗所倡导的念佛方法,较之于印度佛教而言,已非常完备,且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在这个意义上而言,净土宗亦是中国化了的佛教。净土思想自诞生之初,就备受争议和轻视。尤其是禅宗对于净土法门的轻视和批判。禅宗与净土宗的争论,至今仍不绝于耳。净土宗的发展,弥补了中国佛教信仰缺失的不足。净土宗的菩提心问题,历来备受学者所重视,然而对此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本文尝试从比较宗教学的角度出发,力求解释和回答这一问题。综上所述,“弥陀净土”思想在佛教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然而,这样重要的思想,往往被学者们一笔带过,甚至斥之为迷信。可以说,忽视了净土思想的研究,就无法真正理解大乘佛教的意义所在。本文从历史和义理两方面,对“弥陀净土”思想作了一番肤浅而简单的梳理和阐释。真诚地希望,净土思想能够引起学者们的广泛交流和讨论。这即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关键词】:弥陀净土 一切皆苦 本愿 念佛 菩提心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研究缘起8-9
  • 二、研究现状9-11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11-13
  • 四、研究检讨13-14
  • 第一章 大乘佛教与弥陀净土14-29
  • 第一节“苦”本质论及其解脱思想14-23
  • 一、时空境域中的“一切皆苦”14-17
  • 二、小乘教的“自净其意”17-23
  • 第二节 净土世界与弥陀“中心观”23-29
  • 一、净土世界概述23-24
  • 二、阿弥陀佛与其极乐世界24-28
  • 三、弥陀净土“中心论”28-29
  • 第二章“弥陀净土”与中国佛教29-40
  • 第一节“弥陀净土”思想之初传29-32
  • 一、慧远之念佛思想29-30
  • 二、昙鸾之念佛思想30-32
  • 三、有关净土宗“初祖”问题的商榷32
  • 第二节 诸师异说时期与净土宗的成立32-36
  • 一、别时意趣说32-33
  • 二、身土论33-35
  • 三、善导之净土思想35-36
  • 第三节 禅宗之唯心净土说36-40
  • 一、《维摩诘经》“唯心净土说”36-37
  • 二、《金刚经》和《坛经》之净土思想37-38
  • 三、禅、净修行方法之比较38-40
  • 第三章 菩提心与净土法门40-47
  • 第一节 汉传净土法门的核心——“信愿行”三资粮40-43
  • 一、真信41-42
  • 二、切愿42
  • 三、持名念佛42-43
  • 第二节 藏传佛教的“往生四因”说43-44
  • 一、明观福田是依因43
  • 二、积资净障是内因43-44
  • 三、发殊胜的菩提心是助因44
  • 四、发愿回向而印持是外因44
  • 第三节“信愿行”与“往生四因”的比较44-47
  •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历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贾发义;;论晋唐时期佛教净土信仰中国化的条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沈卫荣;;汉藏佛学比较研究刍议[J];历史研究;2009年01期

3 齐藤隆信;杨笑天;;中国初期净土教再探[J];佛学研究;2007年00期

4 王公伟;;庐山慧远与中国净土思想[J];佛学研究;2006年00期

5 董群;;昙鸾的净土思想研究[J];佛学研究;2006年00期

6 方立天;弥陀净土理念:净土宗与其他重要宗派终极信仰的共同基础[J];学术月刊;2004年11期

7 阎孟祥;禅与净土观修的比较研究[J];五台山研究;2004年01期

8 王公伟;净土宗与禅宗对于净土观念的诠释意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方广,

本文编号:358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8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e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