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牟子理惑论》中佛与儒、道的异同
本文关键词:剖析《牟子理惑论》中佛与儒、道的异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牟子理惑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佛教论著,这篇论文集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理解以及佛教自身对佛教的理解,最先体现了由儒术独尊到儒释道并存这种时代精神的转换。 本文拟系统地研究牟子是如何以佛与儒道的相同或不悖来回答当时的这些问题以及人们对佛教的责难和攻击的,从剖析其异同进而清楚地看到当时佛教与儒道内在的冲突与调和及佛教的发展变化。本文分三章阐述:第一章论述佛教初传中国时的情况,《理惑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二章具体剖析《理惑论》中佛论与儒道的异同;第三章探讨《理惑论》的历史意义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作用。 通过对《理惑论》中佛与儒道关系的剖析,探求获得在文化交流中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碰撞融合的规律性的因素,从而为当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理惑论》 儒道佛 异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49.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第1章 文献综述6-8
- 第2章 绪论8-10
- 第3章 《理惑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0-21
- 3.1 佛教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10-13
- 3.1.1 东汉后期土地兼并激烈,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引发社会严重动荡10-12
- 3.1.2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变化有助于佛教的传播12-13
- 3.2 佛教由完全依附于黄老神仙方术到逐渐摆脱的变化13-17
- 3.3 牟子其人17-21
- 第4章 辨析《理惑论》中佛与儒、道的异同21-39
- 4.1 佛的来历、形象21-24
- 4.2 佛教的基本教义24-29
- 4.3 佛教与孝道的矛盾29-32
- 4.4 佛教的非正统性与传统儒家名教、礼仪的关系32-35
- 4.5 佛教对道家的认同与对道教的批判35-39
- 第5章 《理惑论》及其意义39-42
- 5.1 《理惑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39-40
- 5.2 剖析《理惑论》中佛与儒道的异同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40-42
- 第6章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跃;;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由“拒绝平庸”说起[J];群众;2011年09期
2 韩焕忠;;亦为南华鸣不平——李屏山居士的护庄论[J];中国道教;2011年03期
3 肖百容;;道佛成悲儒成喜——传统文化的现代形象探析[J];文学评论;2011年04期
4 安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进路[J];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03期
5 王福昌;;清代广州地区的环境保护[J];岭南文史;2011年02期
6 陈宁;;论苏轼的民本思想[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建新;;医儒道佛四家的天人合一理论指出人体细胞内存在六道众生[A];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5年
2 金荷仙;华海镜;;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3 张梦霞;;个体购买行为的中西价值观动因比较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梦霞;;中国女性购买行为的价值观动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石壶;;中国茶道茶艺向何处发展[A];上海海峡两岸茶艺交流会文集[C];2004年
6 李四龙;;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宗明;《儒道佛与中医药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N];解放日报;2007年
3 北京 范亚峰;英国政制:自由的秩序如何可能[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樊浩;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N];光明日报;2004年
5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安身立命[N];解放日报;2008年
6 侯廷亮;挖掘古镇文化 推进旅游产业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思哲;文“化”崇安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乔秀清;一生潇洒映夕阳[N];中国建材报;2007年
9 晓雪;苍洱毓灵秀:白族[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诗悦;美国商业英雄的传奇[N];中国企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俊华;儒道佛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军;宋元三教融合与道教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雷;剖析《牟子理惑论》中佛与儒、道的异同[D];西南大学;2007年
2 毕元隆;沈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玲;传统宗教思想对俄汉民族文化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4 杨荣华;贾平凹小说的神秘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春艳;《牟子理惑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张苗苗;唐诗与越南李陈朝诗歌[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7 焦亭;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心理文化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贾玉荣;苏轼诗词中的主体人格精神[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连保;论太极拳的道德观[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张小华;论曾国藩对联[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剖析《牟子理惑论》中佛与儒、道的异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70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