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汉地佛教人格论

发布时间:2017-07-15 20:32

  本文关键词:汉地佛教人格论


  更多相关文章: 汉地佛教 人格 菩萨信仰 悲智


【摘要】: 佛陀被誉为“人类道德的伟大实践者”,佛陀一生的说法,无非是教导人们如何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如何人们完善人格、正义地生活。佛教传入中土后,为了适应汉地的需要,何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进行了融合,呈现出中国化佛教独有的特征。由于汉地佛教主要承印度大乘一系,菩萨信仰在汉地非常流行,悲智双运的菩萨行尤为中土人民推崇。汉地高僧以菩萨精神为指导,或重智、或重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证了菩萨的悲智理念。尽管高僧们实践的方式各有不同,他们的理论根据都是佛法中最根本的缘起、般若、慈悲等内容。汉地高僧在实践中所体现出的自信、独立、坚忍、勇猛和追求真理等品质,对在道德失范、物欲横流的末法时代净化人心,完善人们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汉地佛教 人格 菩萨信仰 悲智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前言7-8
  • 第一章 佛教一般人格论8-16
  • (一) 人格的内涵8-9
  • (二) 佛教人格论缘起9-10
  • (三) 佛教人格成因理论10-11
  • (四) 佛教人格境界论11-16
  • 第二章 菩萨信仰对汉地佛教人格论形成的影响16-21
  • (一) 菩萨信仰的兴起16-17
  • (二) 菩萨信仰的特征17-18
  • (三) 菩萨信仰对汉地理想人格的影响18-21
  • 第三章 汉地佛教人格论的理论内涵和外在表现21-26
  • (一) 理论内涵21-24
  • 1、缘起21-22
  • 2、般若22-23
  • 3、慈悲23-24
  • (二) 外在表现24-26
  • 1、义理24
  • 2、戒行24-25
  • 3、神通25-26
  • 第四章 汉地高僧践行理想人格的方式26-43
  • (一) 精进自修26-30
  • (二) 无畏法施30-33
  • (三) 遁世布法33-34
  • (四) 善巧护生34-36
  • (五) 孝亲爱国36-38
  • (六) 舍身捐躯38-39
  • (七) 心性解脱39-41
  • (八) 人间净土41-43
  • 第五章 佛教人格论的现实意义43-47
  • (一) 末法时代对人格的呼唤43-45
  • (二) 如何用佛法完善人格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 个人简历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凤杰;从缘起论到解脱[J];船山学刊;2004年02期

2 陈兵;学佛修行 自塑人格[J];佛教文化;2002年01期

3 陈兵;佛法与现代人的“心病”[J];佛教文化;2002年Z2期

4 释见晨;;大乘菩萨道思想的建构因素[J];佛教文化;2006年04期

5 陈兵;佛教的宗教信仰心理观[J];法音;2001年05期

6 韩凤鸣;;浅析印度佛教解脱论的发展历程[J];理论月刊;2005年12期

7 邱高兴;;孝戒关系论——佛教对中国传统伦理观念调和性解释[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6期

8 方立天;中国佛教慈悲理念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J];文史哲;2004年04期

9 刘元春;;玄奘与西域佛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1期

10 孙丽;中国人的观音信仰[J];中国宗教;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545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45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d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