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基督教会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8 04:13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基督教会个案分析
【摘要】: 我国基督教现有教徒1,000万人,教牧传道人员18,000余人,教堂12,000余座,聚 会点25,000余处。~①北京基督教会现有信徒30,000余人,1994年至1998年间,受洗皈 主的信徒超过5000人,共有245万人次参加了北京教会各堂的聚会,聚会人数呈逐年递 增趋势。~②80年代北京有基督教徒5,000人,1994年增至10,000人,到1997年发展到 20,000人。就发展速度而言,80年代到90年代中约10年间翻了一翻,90年代中期以后 大约5年间,又翻了一翻。近年来,北京基督教会每年都有千人以上受洗,1997年受洗人 数约1500人,~③进堂信徒 36万人次;1998年受洗人数基本与上一年持平,进堂人数己超 过40万人次。~④ 1949年初,北京基督教计有教堂72间,信徒4891人。1958年前,北京有基督教堂 64间;1958年后,北京留4间基督教堂。目前,北京基督教有教堂8间,其中城区有5 间(崇文门教堂、缸瓦市教堂、海淀教堂、珠市口教堂和宽街教堂),郊区有3间(通县 教堂、昌平南口教堂和大兴前大营教堂)。教牧人员有 54人:牧师(副牧师)34人,长 老6人,传道员14人。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各教堂的情况互异。崇文门教堂因国家政治 与外交需要,有对外窗口的任务,政治色彩较浓。海淀教堂地处学院区,文化色彩较重, 该堂已有自己的网站,,可对外发布礼拜的传道信息。珠市口教堂位于前门闹市区,信徒多 为城南近郊的信徒。宽街教堂因建平安大道而拆迁,现尚在复建中,该堂信徒暂分散至各 堂礼拜。缸瓦市教堂地处城市中心,处于宗教环境较浓厚的地区,向东有西什库天主教 堂,向北有广济寺,向南有宣武门天主教堂,海淀教堂未复堂前,本市城区西北地区文化 人大多来此参加宗教活动;同时,该堂也处于本市经济发达地区,可谓北京基督教会最活 跃的一间教堂,该堂安排的活动最多,仅星期天就有礼拜五堂(上午三堂,下午朝语一 堂,晚上一堂);该堂还与安息日会和朝语信徒共用此堂分别礼拜,崇文门教堂也接受朝 语信徒的聚会,但北京安息日会的信徒只在此一间教堂行礼拜,为其宗教活动场所。缸瓦 市教堂的对外影响仅次于崇文门教堂,其历史原因是,该堂与老舍等文化名人有关,缸瓦 市教堂常以此见证基督教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特别是近代新文化时期的影响;现实原因 是,在八、九十年代同样形成了一批知识分子信徒群体,推动了教会的发展,使该堂的文 化特点更为突出,同时,该堂信徒较其它各堂更为活跃,故为外界(包括美国国会和《美 国之音》等新闻媒体)所关注,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美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即特 意到缸瓦市教堂参加礼拜。我认为,缸瓦市堂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既体现了中国教 会的一般特点,也反映出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有着某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督 徒既是宗教群体的成员,也是整个社会的一员,无法脱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 影响,缸瓦市堂的发展能从一个侧面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基督教会的成长与发展历程。因 此,我决定将《当代中国基督教会个案分析——北京缸瓦市教堂调研》作为我的硕士论文 的题目,通过对一间有代表性的基督教堂的历史变革与现状的剖析,来分析当代中国,特 别足北京地区宗教信仰空间及教会结构的演变,加深对北京宗教现状的认识,为国内宗教 研究者在进一步思考如何积极引导苯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及有关方面制定宗教政 策提供部分依据。 我庄对缸瓦市堂的调研中,始终本着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实事求 是、唯真唯实、科学客观的原则,力求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考察对象。 论文使用了社会学的方法,资料来源于之地调查和书面档案。为提高论文的学术价 值,在导师及相关任课老师的建议卜,我集中于 1999年 12月中旬至2000年3月底深入 缸瓦市堂,进行了为期三个十月的调研活动。在此期间,我参加了如下活动:堂内圣诞 节、新年和春节期间的重要庆祝活动;各种一般聚会和培训班活动;家庭聚会和青年团契 活动;探访组活动和迫思会;以及列席了西城区三自小组学习活动、堂务会和义工会。访 问了该堂主要教牧人员、北京两会负责人、其他教堂牧师、本堂义*、一般信徒和神学生 等上百人次,多为个别交谈,有时还多次专访。由此获得厂一批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与现 实资料,为论文提供了客观而有用的依据。 由丁单独进行社会调研对我而言尚属首次;巳调研对象——教亡,不同于其他社会
【关键词】:苯教取向 内发性宗教取向 外发性宗教取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B97
【目录】:
- 选题说明3-5
- 一、 缸瓦市教堂的历史5-9
- (一) 传教士与缸瓦市教堂的初建5
- (二) 老舍先生与缸瓦市教堂20年代的发展5-7
- (三) 缸瓦市教堂40年代—70年代的发展7
- (四) 80年代缸瓦市教堂的“恢复”阶段7-8
- (五) 90年代缸瓦市教堂的发展时期8-9
- 二、 缸瓦市教堂的现状9-28
- (一) 教牧人员9-17
- (二) 信徒17-21
- (三) 各种活动21-27
- (四) 组织机构27-28
- 三、 结论与问题28-31
- (一) 结论28-30
- (二) 问题30-31
- 主要参考书目3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俐;基督教会主日礼拜证道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苏杭;北京市大学生基督徒聚会点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55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5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