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北朝佛教地理

发布时间:2017-07-19 08:36

  本文关键词:北朝佛教地理


  更多相关文章: 北朝 佛教 历史地理


【摘要】:本文通过历史地理的研究视角对北朝时期佛教历史文化地理进行系统的考证和论述。主要内容立足北朝佛教信仰要素的时空分布状况和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历史信息,具体包括佛教高僧籍贯和驻锡地分布情况、外国来华传教高僧情况、佛教寺院数量和分布、佛教石窟寺遗存情况、佛教经籍的译撰、佛教流派分布以及佛教的中心区域的形成变迁,等等。 通过对上述历史事实的客观研究,本文进一步探究了北朝时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与佛教传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证了佛教历史地理的变迁状况以及北朝佛教信仰中心的变迁轨迹,力图对北朝佛教地理的形成过程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准确的认识。此外,本文按照区域文化差异和山川形势将北朝分为六个人文地理区域,对北朝各区域内佛教信仰情况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详细释读有关北朝佛教的历史资料和佛教经典,从中提炼出与北朝佛教历史地理相关的信息,再进行新的归纳总结。同时,大量参考最新考古成果,进行力所能及实地考察。 第一章,主要研究北朝高僧籍贯和驻锡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外国来华高僧的基本情况。从而,对于北朝各区域内佛教传播情况和信仰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 第二章,主要研究佛教寺院和石窟寺。较为客观地掌握了北朝时期佛教寺院的分布状况和兴建政策,以及石窟寺的开凿时间、开凿类型、分布状况和现存规模等要素。 第三章,主要研究北朝佛经翻译、佛教论著撰述和佛教学术流派等情况。明确了北朝佛教学术地理的历史信息,以及佛教学术中心的变迁轨迹。 第四章,归纳论证了北朝佛教地理的整体特征。主要为北朝佛教信仰中心的变迁历程、北朝佛教地理区域分布的差别和影响北朝佛教地理分布的因素等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北朝 佛教 历史地理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2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第一章 北朝佛教高僧12-30
  • 1.1 高僧籍贯分布状况13-23
  • 1.2 高僧驻锡地分布状况23-26
  • 1.3 外国来华高僧的基本情况26-30
  • 第二章 北朝佛教寺院和石窟寺30-39
  • 2.1 北朝佛教寺院30-34
  • 2.2 北朝佛教石窟寺34-39
  • 第三章 北朝佛教学术历史地理39-49
  • 3.1 佛经翻译地39-44
  • 3.2 佛教著述地基本情况44-46
  • 3.3 北朝佛教义学流派46-49
  • 第四章 北朝佛教地理的整体特征49-54
  • 4.1 北朝佛教信仰中心的变迁历程49-51
  • 4.2 北朝佛教地理区域分布的差别51-52
  • 4.3 影响北朝佛教地理分布的因素52-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61-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发鹏;;近二十年来国内佛教历史地理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伟然;中国佛教地理研究史藉述评[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3 杨芳;夏华;胡永祥;;须弥山石窟的历史与人文价值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介永强;历史宗教地理学刍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辛德勇;;唐高僧籍贯及驻锡地分布[J];唐史论丛;1988年00期

6 谭其骧;积极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1期

7 张伟然;南北朝佛教地理的初步研究(上篇)[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4期

8 张伟然;南北朝佛教地理的初步研究(下篇)[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01期

9 张寄凈;;徐州云龙山石佛介绍[J];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发鹏;两晋南北朝时期河陇佛教地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介永强;西北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普选;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展飞;《高僧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62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62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a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