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奥利金《论首要原理》中的自由意志思想
本文关键词:解析奥利金《论首要原理》中的自由意志思想
【摘要】: 奥利金在其著作《论首要原理》卷三第一章集中阐述了自由意志问题。他首先利用希腊哲学的思维方式从理性角度定义了自由意志,认为自由意志就是理性在审察判断的基础上对灵魂所产生的愿望进行自由裁决和自由选择。这一定义既保留了希腊哲学的理性传统,又带有希伯来文明对自由意志表达的韵味。其实,奥利金所阐释的自由意志问题正是这两种文化相遇和碰撞的产物之一。两种文化相遇使得自由意志问题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在基督教视角下,自由意志凭着理性判断可以自由行善为恶,但是,按照柏拉图的说法,在理性判断而知晓善恶的情况下,人只会选择善的一面,不会选择恶的一面,因为恶必会导向自我毁灭。不但如此,要是理性可以让意志自由为善,那么人凭着自由向善的意志就可以实现自身的救赎,上帝的恩典也就纯属多余。反过来,要是一切都来自上帝之手,并且唯有借着上帝的恩典才能实现人的得救,那么自由意志除了是人得救的累赘之外也别无所是。自由意志和上帝恩典就如此处在一种此消彼长的交织中。在希伯来和希腊双重文化影响下谈论自由意志问题,奥利金无论如何也绕不过这一对交织。对这一对交织的独特处理正体现出奥利金关于自由意志思想的独特思路。 处在希腊哲学广泛影响下的奥利金并没有从纯粹的哲学分析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而是更多侧重从自由意志的应用和操练入手,在自由意志和上帝恩典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奥利金认定人的自由意志来自于上帝的造物,是人之为人的关键。人之所以会选择背离上帝的道,走向堕落,原因不是像一些异教徒所坚持的那样,以为人的本性会有属地和属灵之分,而是因为人的慵懒,人的懒惰使人时常忘记上帝的诫命,习惯从自我出发进行判断选择,自由选择作恶,从而陷入罪中。奥利金还认为,人即使深陷罪中,只要肯聆听,也能在纷乱芜杂的处境中将上帝的话语认出,这是自由意志向善的一面。奥利金对自由意志向善性的承认,也就充分肯定了自由意志的存在,这一点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意志的向善能力只有在上帝的恩典中才能最终得以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帝恩典要取消人的意志的自由选择性。其实,每个人在每个单独的时刻人可以自由地选择拒绝上帝,只是从永恒的角度看人最终还是要回到上帝那里去。上帝的恩典为的是贯彻人的自由意志。可见,自由意志问题并不是一个纯粹单一问题,而是有诸多问题掺杂在一起的问题组。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改良,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不会停止,后世思想家奥古斯丁在全盘接受奥利金关于自由意志的想法之后,结合自己所受的教育以及切身体验,从哲学角度对自由意志这一概念进行重新审查。奥古斯丁发现,根据希腊哲学所揭示的,意志之所以是自由的就在于它能够顺从自己的本性并能满足其本性要求,而基督教中意志作为上帝的创造物,它又是善的,所以只有向善的意志才有真正的自由;但是,奥利金所阐发的自由意志中首要的一点就是具有自由选择善恶的能力,这两者如何能够相容一致?对这一问题的审慎思考,奥古斯丁最终完全走向了上帝的恩典,认为只有从上帝的恩典出发,意志才能自由地选择善,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意志。虽如此,但是奥古斯丁的处理不能轻易逃脱被怀疑为上帝预定论的可能,不过,他对奥利金自由意志学说的哲学思考及其推进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自由意志 理性 人的本性 上帝的恩典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78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5
- (一)10-11
- (二)11-12
- (三)12-15
- 一 《论首要原理》一书15-17
- 二 对自由意志的定义17-23
- 三 对自由意志的肯定23-27
- 四 对否认自由意志说法的批驳27-39
- 1、奥利金的简单论证27-28
- 2、人的本性28-31
- 3、人的堕落和上帝的恩典31-36
- 4、奥古斯丁的深思36-39
- 五 结尾39-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5-4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宏飞;;如何获得内心的宁静——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亚主义的主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2 童世骏;;普遍主义之种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潘德荣;;信仰与知识——奥利金诠释方法论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马春玲;张晓密;;对理性和情感关注的起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5 李长林;;中国学术界对希腊化时代历史的了解与研究[J];世界历史;2007年05期
6 张倩红;尚万里;;近十年来(1997—2007)国内犹太研究的特色[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马春玲;乔建中;;情理关系的缘起[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19期
8 霍国栋;;古希腊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的两种理论——基于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的比较[J];晋阳学刊;2009年03期
9 蒋哲杰;;从文化会通看王弼的“得意忘言”与奥利金的“寓意解经”[J];理论月刊;2013年04期
10 陈晓曦;;整体主义生机论:理解哈奇森道德哲学的一个视角[J];伦理学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石敏敏;普罗提诺的哲学和古代晚期基督教的人论[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李志强;公元前6-前3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的萌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勇;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D];山东大学;2010年
4 吕占军;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2世纪末汉代与古罗马道德语言观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蒋哲杰;魏晋六朝与晚期罗马的文化语言活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玉辉;马克思初次分配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陈序;权力对自由的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宗巍;早期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林旺芳;理论与实践: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许蓉;近代政治哲学对自然法的重塑[D];湘潭大学;2007年
6 曾怡;《沉思录》文本中形而上学视野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赫宇;《论语》阐释视域内的“寓意解经法”[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银华;海德格尔生存论中的情绪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马春玲;西方情理(情知)观的缘起及演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闫水龙;宪政理论中“人”的概念及其渊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67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6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