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羌遗韵:陕甘川毗邻区域祀神美术的文化渊源
本文关键词:氐羌遗韵:陕甘川毗邻区域祀神美术的文化渊源
【摘要】:陕甘川毗邻区域祀神活动中的美术文化,体现出鲜明的氐、羌民族本原文化特色,是氐羌民族传统文明和文化变迁的活化石。首先,祀神活动中的服饰、道具及其面具中的图饰符号,是氐羌族系生息繁衍的祥瑞符和祭天仪式的原始图腾。其次,无论区域内庙宇的建筑形制还是神祗造像的装饰彩绘,在"多民族文化共生"的状态下,传承着氐羌文化的历史脉络。第三,祀神活动仪式中的程序及其符号语言,被赋予了"神性"的权威,传达出古氐羌民族本源文化特有的意趣。因而,该区域内的许多民间文化习俗,特别是祀神活动保持了氐羌民族原有的文化神韵。
【作者单位】: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陕甘川 氐羌 祀神美术 文化渊源
【基金】:2012年校级科研项目“西汉水流域秦早期美术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LSSK 01004)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氐羌遗韵:陕甘川毗邻区域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YJA760016)
【分类号】:J19
【正文快照】: 民族民间文化在保持自己积极功能的同时,又是一种巨大的传统保守力量,它阻碍着更高文化的产生。这种双重性是造成民族间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1]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民间艺术是民族的基本特质和标识,是活着的民族传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吉平;;从神话到神画——白马藏族民间神yG绘画的文化意蕴透视[J];雕塑;2013年03期
2 赵逵夫;形天神话源于仇池山考释——兼论“奇股国”、氐族地望及“武都”地名的由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兰宇;;宗教祭祀着装和服装的民族化[J];美与时代(上);2010年05期
4 蒲向明;;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源流及其层累现象[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5 苏海洋;雍际春;;从考古看丝绸之路祁山道的形成[J];丝绸之路;2009年14期
6 罗卫东;;秦蜀茶马古道考述[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赵逵夫;;三目神与氐族渊源[J];文史知识;1997年06期
8 赵逵夫;;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风俗[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陈自仁;神秘的氐人后裔[J];西部人;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会娥;;原始社会饮食之次级加工技术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2 宋一菁;;中国传统美术“父子相传,师徒相授”模式的得与失[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李娜;;龙凤图腾的发展演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4 苏祖荣;苏孝同;;林火文化:森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李飞;严耕;;术数活动中的森林文化解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赵逵夫;;陇东、陕西的牛文化、乞巧风俗与“牛女”传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袁懿;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功能[J];图书与情报;2004年02期
8 王传满;;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9 刘锦山;;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文化传统——从《礼记》中后宫制度的根据谈起[J];长江论坛;2009年02期
10 杨华;论中国西南地区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兼论中国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文华;;试论神农与茶[A];《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唐电;陈再良;;中国古代热处理——旧石器时代材料热处理浅析[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仲高;;龟兹文化导论[A];龟兹学研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宁;;甲骨文的结构对称性初探[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5 刘孝杰;;“孝”词义源流考[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6 齐慧源;;孙悟空形象与中国民间拜石文化[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5 张建军;诗经与周文化考论[D];苏州大学;2001年
6 陈春会;考古学与先秦宗教思想论纲[D];西北大学;2002年
7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孟慧英;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曹书杰;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煜鑫;楚雄彝族头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丽山;土公信仰在日本的传播与变迁[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陈玉环;威廉·戈尔丁的《蝇王》的原型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婕;论《西游记》中牛魔王及其家族[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管小平;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肖男;先秦时期的原始宗教与王权[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虹;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七夕民俗流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金雄;《壮化道教道场经书》文本选释及其文化内涵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陈建明;具茨山地区史前凹穴岩画的文化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周旖旎;论张承志与铁凝的母性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逵夫;;连接神话与现实的桥梁——论牛女故事中乌鹊架桥情节的形成及其美学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2 王辉;;发现西戎——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J];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06期
3 赵逵夫;;萨真人墓与萨守坚[J];中国道教;2006年04期
4 赵逵夫;形天神话源于仇池山考释——兼论“奇股国”、氐族地望及“武都”地名的由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张天恩;;初识古蜀王国的金箔工艺[J];考古与文物;2007年05期
6 赵逵夫;;从《二郎爷赶山》的传说说到白马人的来源与其民俗文化的价值——《首届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研讨会论文集》序[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7 段渝;大禹史传的西部底层[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徐学书;从考古资料看蚕丛氏蜀人的南迁[J];四川文物;1993年06期
9 江章华;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遗存新发现的几点思考[J];四川文物;2004年03期
10 张曦;;三星堆金杖外来文化因素蠡测[J];四川文物;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陈四四;[N];四川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彝族、纳西族“火葬氐羌说”质疑[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2 郑文;;魏晋北朝内迁氐羌民众的道教信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3 杨士宏;;我国古代氐羌族群的原始文化形态探微[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张丽娟;王宏涛;;试论“党项”名称之由来[J];黑龙江史志;2009年12期
5 白庚胜;魏晋南北朝的氐羌文学[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袁永冰;;凤县氐羌的历史渊源[J];文化月刊;2013年05期
7 张泽洪;;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道教——以南蛮、氐羌族群为中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仲品;;石头的逆袭[J];中国西部;2013年25期
9 张建新;;浅析氐羌族群的文化印记——踏歌[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10 纪兰慰;西南地区氐羌族群民间舞蹈文化比较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晏筱梅;探寻氐羌族的历史脉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2 晏筱梅;探寻氐羌族的历史轨迹[N];中华读书报;2001年
,本文编号:604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0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