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现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现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伊斯兰教 穆斯林 汉族人 文化传播 族教分论
【摘要】: 随着中国从唐代到当代的历史进程,有汉族人不断地信仰伊斯兰教,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伊斯兰教文化的传播现象、也是一种反映民族与宗教关系的民族宗教现象;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人,是中国穆斯林、是说汉语的穆斯林、还是中国早期的穆斯林和回族的先民之一。 这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以“移植”方式传播基础上产生的“嫁接”现象,是伊斯兰教在“世界化”的进程中在“中国本土化”的一种典型方式。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通过与特定民族成员密切生活的联系,因信仰需求、婚恋、经济、收养、感化、战争避难、交友、工作等综合性的原因,使得个人、家庭、集体加入伊斯兰教。他们在文化方面具有“载体与转变”的特征;是民族的“节点”,特别是和回族具有“相似性”的特征;宗教生活方面具有模仿、依附和世俗性等特征。 通过区分汉族伊斯兰教信仰者“宗教与民族”的两类认同,同时反映他们宗教信仰与民族特征,再次论证了科学命名与民族宗教上的族教分论原则。以科学名称解决研究对象的认识问题,按照中国的民族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做出分析,经科学论证以概念“汉族穆斯林”对其定名。它能够明确研究对象、理清相关概念,反映研究对象的自身基本特征,深化认识,使其具有学术意义和现实作用,并为相关的研究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伊斯兰教 穆斯林 汉族人 文化传播 族教分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68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一 绪论5-13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5-7
- 1.2 学术界关于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现象的研究现状7-11
- 1.2.1 研究成果7-9
- 1.2.2 不足之处9-11
- 1.3 本文研究的难点、重点和创新之处11-12
- 1.3.1 研究的难点11
- 1.3.2 研究的重点和创新之处11-12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12
- 1.5 研究范围的界定12-13
- 二 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标志之一13-27
- 2.1 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是个历史现象13-20
- 2.1.1 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现象的历史记载13-20
- 2.2 当代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现象的部分个案记载20-22
- 2.3 伊斯兰教中国化有助于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22-26
- 2.4 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现象是当前宗教信仰自由的体现26-27
- 三 对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现象的分析27-41
- 3.1 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现象的特征属性27-32
- 3.2 伊斯兰教在汉族人中的传播方式32-37
- 3.3 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现象的特征分析37-38
- 3.4 来自汉族的伊斯兰教信仰者的特征38-41
- 四 汉族的伊斯兰教信仰者与回族人的异同分析41-44
- 五 确立“汉族穆斯林”概念的必要性44-54
- 5.1 确立“汉族穆斯林”概念的学术与现实意义44-47
- 5.2 对来自汉族伊斯兰教信仰者命名的原则47-51
- 5.3 当前中国相关的政策与法律规定51
- 5.4 宗教学分类研究与定义概念的要求51-54
- 六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57-60
- 致谢6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马宁;钱永平;;现代化进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释比”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王成娟;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吗?[J];阿拉伯世界;2001年02期
5 张艳;论古希腊的人本史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刘曙光;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发展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田启波,严一;系统地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刘曙光;知识经济与社会形态、历史时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关海庭;中俄体制转型模式比较研究——从价值观念看渐进转型模式的合理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杨河;马克思认识论基本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放;;苏共怎样取得而又丧失执政的合法性[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赵士启;;徐特立论教师工作的崇高性[A];纪念徐特立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尚衍斌;;元代色目人史事杂识[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杨永华;;马克思列宁的分工理论与斯密定理[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李济广;;马克思主义与“公有民营”[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刘俊男;;国家起源的理论问题及中国个案分析[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2 唐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景纯;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孙向军;知识生产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王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苏日嘎拉图;满蒙文化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陈立明;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彭利;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魏宛斌;越南革新与中国改革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4 欧健;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反思[D];河南大学;2001年
5 李杰义;产权理论与金融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D];中南林学院;2001年
6 谭辉雄;试论社会党人的社会主义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李成义;我军人才发展战略的转变及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靳书君;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阶段党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宋吉生;新形势下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10 张荣伟;中国教育民主化:理念、背景与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27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2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