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雪窦重显著述及禅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20:07

  本文关键词:雪窦重显著述及禅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雪窦重显 文字禅 颂古


【摘要】:雪窦重显俗姓李,字隐之,四川遂州(今四川遂宁)人,法号释重显,为云门下三世,被称为“云门中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一生经历了出家、游历、得道、弘法等四个阶段,足迹遍布包括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在内的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关于雪窦重显的生平,相关的材料很多,在这些材料当中,有繁有简,内容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明觉大师塔铭为主要依据,将他的生平分为四个阶段叙述,包括出家受具阶段、东行求法阶段、开悟以及之后的云游阶段、晚年住持弘法阶段。雪窦重显一生著述颇丰,有雪窦七集流传于世,在传法布道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语录、诗歌、偈颂等等,被弟子或后人辑录成书,主要有七集流传于世:《洞庭录》、《开堂录》、《拈古》、《颂古集》、《祖英集》、《瀑泉集》、《后录》。在传播的过程中,七集在生书之后多次被增补、纠正,逐渐形成宋刊本和大藏经本两个系统的版本系统。雪窦重显虽有大量的著述流传于世,但其禅法的突出特点就是对有关于佛法、修行成佛等问题都拒绝做任何正面的解说,这与禅法思想息息相关。他认为真如佛性、宇宙实相、佛道等是具有普遍性、自然性、超越性的存在,而语言却是有限性的规定。任何正面的言说都无法触及关于本体的理解,甚至是一种障碍。在雪窦重显看来,不可说不是拒绝任何言说,言说的方式才是问题的关键,他在借鉴古代言说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禅学阐释方法。首先,重显将佛教在表诠遮诠相结合的言说中所体现出的建构与解构的思维模式运用到颂古中,形成了绕路说禅的禅法诠释;其次,他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诗意的言说方式,以诗歌的体裁阐说禅法思想。这样,绕路说禅、以诗证禅的禅学阐释方法的运用既避讳了关于本体的言说,而文字的功效和意义又得以彰显。
【关键词】:雪窦重显 文字禅 颂古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1
  • 第一章 雪窦重显的生平行历11-16
  • 第一节:夙结佛缘出家受具13
  • 第二节:东行求法参禅问道13-14
  • 第三节:得师契悟云游参访14
  • 第四节:住持弘法中兴云门14-16
  • 第二章 雪窦重显的著述16-35
  • 第一节:雪窦著述版本16-26
  • 一 祖庭事苑版本17-18
  • 二 宋刊本系统18-21
  • 三 大藏经版本系统21-26
  • 第二节 :雪窦著述的基本内容26-35
  • 一 雪窦七集概述26-28
  • 二 雪窦七集的基本内容28-35
  • 第三章 雪窦重显的禅法及禅学阐释35-50
  • 第一节 :雪窦重显的禅法思想35-40
  • 一 佛法遍在36-37
  • 二 性自天然37-38
  • 三 道之超越38-40
  • 第二节 :雪窦重显的禅学阐释40-50
  • 一 绕路说禅42-45
  • 二 以诗证禅45-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并非所有禅法皆属佛法[J];法音;1994年06期

2 唐思鹏;马祖的主要禅法思想探析[J];法音;2005年11期

3 唐思鹏;禅法要义(一)[J];佛教文化;2005年01期

4 陈金凤;;试论马祖弟子对马祖禅法的修正[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刘鹿鸣;;沩仰宗禅法纲宗初探[J];佛学研究;2010年00期

6 黄鸣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禅法与艺术构思理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7 丁希勤;;“只如今鉴觉”:百丈怀海禅法的主要思想[J];池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丁希勤;;百丈怀海禅法思想研究[J];五台山研究;2007年04期

9 丁希勤;;宋代开福道宁禅法思想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陈钰苗;;拈花一笑 湛然心开——印禅法师六体心经观感[J];美术文献;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光磊;;心·境·识——大休上师禅法评疏[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阎雨;禅宗管理哲学的当代启示[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小芳;雪窦重显著述及禅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经冢圣顺;如净与道元的禅法比较[D];吉林大学;2011年

3 宁艳红;北宗中后期普寂法系及其禅法[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31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31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a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