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教理院(1932-1950)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0:16
本文关键词:汉藏教理院(1932-1950)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藏教理院 佛教教育 太虚 汉藏交流 抗日救亡运动
【摘要】: 汉藏教理院的创建,是民国时期佛教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本文是进行汉藏教理院的院史研究,将分五章全面考察汉藏教理院的发展历程及历史贡献。 在第一章的学术史回顾及本文研究方法介绍之后,本文第二章考察汉藏教理院成立的背景。主要从发起人太虚的角度、支持者刘湘试图沟通汉藏关系、融合汉藏感情的角度以及近现代佛学研究的新趋势的角度三个层面进行考察,全面考察汉藏教理院在民国时期得以成立的大环境。 第三章对汉藏教理院内部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其中包括汉藏教理院筹备经过、院务行政、经费情况、学生情况、教员情况、课程与教学、管理方式等。鉴于以往研究成果中缺乏对学生和教员情况的具体、深入分析,本章将重点考察和分析学生及教员情况,学生情况如:学生班次与学年、入学资格、人数与待遇、学生流动情况、学生生活、学生成绩、学生出路等,教员情况如:教员的设置、资格与聘用、教员的流动性、待遇等,通过对学生和教员情况的整体分析以及结合当时汉藏教理院的教学、管理方式等情况力图重显当时汉藏教理院的状况。 第四章将考察汉藏教理院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及与国内外交流的情况。第五章考察汉藏教理院的成效及其历史贡献。汉藏教理院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即汉藏教理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藏文化交流、融合了汉藏民族感情;并培养了一批现代佛教人才、为现代佛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汉藏教理院 佛教教育 太虚 汉藏交流 抗日救亡运动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949.2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6-11
- 第一节 前言6-7
- 第二节 相关学术史的回顾7-9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文献来源9-11
- 第二章 汉藏教理院成立的背景11-24
- 第一节 太虚改革中国佛教的尝试11-16
- 第二节 沟通汉藏关系的需要16-21
- 第三节 近代佛学研究的新趋势21-24
- 第三章 汉藏教理院基本情况24-53
- 第一节 院务行政与经费24-29
- 第二节 学生及教员情况29-47
- 第三节 课程教学与管理47-53
- 第四章 汉藏教理院与抗日救亡运动及国内外文化交流53-61
- 第一节 汉藏教理院与抗日救亡运动53-57
- 第二节 汉藏教理院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57-61
- 第五章 汉藏教理院的成效及其历史贡献61-80
- 第一节 汉藏教理院对促进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61-73
- 第二节 汉藏教理院对促进近现代佛教事业发展的贡献73-80
- 结束语80-82
- 附录: 汉藏教理院大事记82-88
- 参考文献88-93
- 后记9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振刚;;学界对民国学人西南边疆问题著述研究综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敏;康区在民国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周茂江;西陲文化院(1937—1945)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谢敏;学术与时局:以《康藏研究月刊》为中心的考察[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风;西康历史人物刘家驹(1900-1977)及其边疆史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34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3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