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宗教与现代政治——重解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论宗教与现代政治——重解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市民社会 现代国家 政治意识 宗教 货币拜物教
【摘要】:在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整个过程中,《论犹太人问题》是一个关键性的文本。在该文中,马克思抓住政治意识这个重要环节,分三个层次具体阐述了宗教与现代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解释。关于宗教与现代政治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明确指出,现代国家是类似宗教的抽象,它不仅以政治和宗教的分离为原则,而且还必然需要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政治意识的支撑,而被下降到市民社会的宗教恰恰具有培育此种政治意识的功能;资产阶级政治意识的内部存在着矛盾,它一方面认现代国家是市民社会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反过来认市民社会中个体的权利为现代国家的目的,致力于促成和保障市民社会的充分发展;市民社会的充分发展必将导致货币拜物教的盛行和那种支撑着现代国家的政治意识的衰落,该政治意识的衰落必将使现代国家丧失其相对于市民社会的超越性,沦为市民社会的手段。透过对宗教与现代政治之间复杂关系的解析,马克思形成了自己对市民社会与现代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全新判断。与黑格尔的判断正好相反,马克思断定在现代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没有从国家到市民社会再到国家的抽象发展过程,其现实的发展过程是:政治革命带来了市民社会与现代国家之间的分离和对立,现代国家必将促成市民社会的充分发展,充分发展了的市民社会又必将反过来吞噬掉现代国家。因此,思想的首要任务不再是对宗教或国家的批判,而是对市民社会的批判。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市民社会 现代国家 政治意识 宗教 货币拜物教
【分类号】:B911
【正文快照】: 关于宗教与现代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第270节的长篇附释中进行了专门论述1,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专门论及第270节时却特别略过了这个附释。2这是否意味着在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过程中,宗教与现代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不重要?带着这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生;市民社会的文化特征[J];思想战线;2002年04期
2 杨友孙,胡淑慧;全球化与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陆树程;市民社会与当代伦理共同体的重建[J];哲学研究;2003年04期
4 王建明;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周俪,陆劲松;论市民社会产生的历史原因[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6 黄海东;;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思想及其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常征;市民社会与国家:浅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王新生;;现代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的次生性层级[J];教学与研究;2007年04期
9 张康之;张乾友;;对“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的历史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10 刘明松;;马克思“市民社会”视域中的社会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勇;薛新娅;;市民社会与中国选择——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谈起[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童海芳;;走向和谐——试论我国市民社会的法治构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李钧;;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30年代的市民社会与市民小说摭谈[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4 张海夫;;从市民社会走向城市和谐[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方印;;生态市民社会建设与民法生态化课题研究论纲[A];贵州法学(2014年第9期)[C];2014年
6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阿拉斯代·麦金太尔;王金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条未行之路”[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赵可;;浅论葛兰西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勇;;市民社会涌动下小城镇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荆;;近现代中国的政权与社会:概念、史实、线索、个案、感想[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昌奇(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市民社会的三种话语[N];长江日报;2005年
2 肖岁寒;何谓“市民社会”?[N];中国社会报;2000年
3 徐u!民;对市民社会的历史解读[N];光明日报;2007年
4 顾骏;什么是“市民社会”[N];解放日报;2007年
5 陈创生;市民社会与我国和谐社会构建[N];学习时报;2006年
6 乔新生;“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不是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8年
7 韩立新;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N];学习时报;2008年
8 乐清市委党校 谢安民;从熟人社会到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N];温州日报;2008年
9 王新生;市民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N];学习时报;2008年
10 李公明;公民是市民社会的……真正灵魂[N];东方早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胡晓;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网络公共领域治理[D];中南大学;2013年
3 王代月;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5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李永忠;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
本文编号:638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3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