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老君信仰的历史考察
本文关键词:老子、老君信仰的历史考察
【摘要】:老子活动于春秋末期,是中国古代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思想家,他的《道德经》是华夏智慧的重要源头。他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西汉初年,统治者以黄老清静之术治理天下,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后汉时期,老子被道教徒神化为太上老君,成为尊神。唐宋时期,老君信仰达到巅峰,唐朝统治者尊崇其为李氏皇族先祖。通过《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明代小说,太上老君被广大民众所熟知与信仰,成为民间信仰中一位很重要的神灵。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
【关键词】: 老子 太上老君 道家 道教 信仰
【分类号】:B933
【正文快照】: 老子是中国古代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的《道德经》五千言是华夏智慧的重要源头。他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和道教的教主。近代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颗烂掉了根的大树。”这是对老子及道家思想价值所作的最好评价。自老子学说问世以来,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维克;庄子与道家、道教及宗教文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崔文静;;道家与道教人生观及人生实践之比较[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尚飞;;六朝道教中金阙帝君与太上老君的融合[J];黑龙江史志;2010年13期
4 吴宁;;试谈道教的女性观[J];中国道教;2006年01期
5 古存云;;道教尊神[J];宗教学研究;1983年02期
6 王镜咏;;也论道教的缘起[J];沧桑;2006年06期
7 牟锺搒;;道家与道教[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2年09期
8 ;道教最早的道观——楼观[J];中国道教;1981年02期
9 刘晓春;;浅论道教在唐代的兴盛[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10 闵智亭;;道教是继承道家学派思想发展形成的[J];中国道教;1986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涛;柔弱;;新世纪道教前途走向之我见[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史祥;;改革开放是道教发展的必由之路[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石衍丰;;道教神仙谱系构建历程中的三大制约因素[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唐诚青;;道教神仙信仰和长生理想[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宫哲兵;;道教无极图与大爆炸宇宙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杨立志;;名山宫观的规划布局与道教义理——以长江流域的道教名山为例[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叶至明;;廿一世纪道教展望——如何适应新世纪、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盖建民;;神仙之道与科学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初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张应超;;积极引导道教更好地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10 刘清复;;道教的传统、变革与发展——畅想道教在新世纪的生长点[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道文;道教的信仰与神化的老子[N];中国民族报;2002年
2 邢贲思;道家和道教[N];学习时报;2002年
3 道文;道教的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白晓欲 夏和生;道教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李光照 本报记者 袁弘;“没事偷着乐”体现了道教中的乐观主义[N];成都日报;2009年
6 雨山;道教的“食疗”[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记者 常青;延安市道教协会成立暨市道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N];延安日报;2010年
8 记者 张树平 实习生 刘丽莎;全市道教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N];天水日报;2010年
9 张树茂 李艳杰;挖掘和弘扬道教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社会[N];南方日报;2008年
10 ;“崂山论道”,论传承与发展之道[N];青岛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勇;道教与政治关系论[D];四川大学;2001年
3 容志毅;南北朝道教炼丹与化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闵丽;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张鸿;《太平经》政治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李乃龙;道教与唐诗[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蔡林波;内在化: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敏华;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D];河海大学;2007年
2 兰宗荣;白玉蟾武夷山行迹考论[D];山东大学;2008年
3 姜守诚;道教宇宙论的主体内容[D];厦门大学;2002年
4 吕广明;明太祖与儒佛道[D];安徽大学;2007年
5 周奇;边缘到中心:唐宋江西道教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杨丽静;从杨维桢看元代道教与元诗[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彭芳;科技时代与道教[D];南昌大学;2005年
8 胡玉涵;从造像题记看中古时期山东民间宗教信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郄斌;从“夷夏之辨”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儒、佛道之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亦梅;甄,
本文编号:639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3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