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知识的最高境界——方东美对《肇论》的哲学诠释

发布时间:2017-08-10 16:35

  本文关键词:知识的最高境界——方东美对《肇论》的哲学诠释


  更多相关文章: 方东美 肇论 庄子 般若 永恒 智慧


【摘要】:方东美是一位原创性的哲学家,晚年很重视佛学研究,对僧肇评价颇高。方东美运用西方现代哲学方法,通过中西思想的融汇,对《肇论》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与重构。方东美把庄子和般若经作为《肇论》生成的两个思想基础,认为物不迁就是永恒哲学,空的本质就是真空妙有;把《般若无知论》作为《肇论》的核心,认为其构造了一个解释智慧本性的原理体系;认为般若不是一般知识,而是知识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方东美 肇论 庄子 般若 永恒 智慧
【基金】:安徽省哲社规划青年项目“现代学术视野中的桐城派文论研究”(AHSKQ2014D105)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方东美,安徽桐城人,中国近现代最富原创性思想的一位哲学家。方氏一生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学贯中西,涵摄众家,晚年尤重佛学研究,写作了《中国大乘佛学》和《华严宗哲学》两部专著。在《中国大乘佛学》和《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中,方东美对僧肇评价颇高,将“僧肇和道生作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勒毛;;论藏族戏剧之起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2 张强;;佛学研究中的“宗教”与“哲学”——以《肇论》为例[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3 桓占伟;;佛教旅游文化内涵的认识误区与正确解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7期

4 牛荣晋;;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5 李存兴;;盛唐儒、道、佛之浅易比较[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张恩华;;论社会需求是翻译选择的决定因素[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陈开科;;俄国汉学家巴拉第的佛教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王文进;;海德格尔与禅宗语言观的对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张强;;哲学论辩的宗教归宿——试析《肇论》的宗教性与哲学性[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姜明熙;;禅宗佛性思想与中国佛教的人生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新民;高原;;岐黄文化与庆阳远古文明[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永生;王维;;岐黄文化在庆阳的传承与发展[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3 唐晓峰;;基督教在华传播应向佛教学些什么?——从谢扶雅的相关理论谈起[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4 许清章;;如何观察和认识当今缅甸政局[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静;魏晋南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小明;黔中王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姜涛;后秦佛教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国臣;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对中医药的渗透、影响与推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姚之均;论李通玄的“法界”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吕玉霞;魏晋时期儒佛道思想互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杰;勒石与勾描—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绘画风格学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娜;圣经文本翻译钦定现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訾翠霞;中国佛教孝思想的特质及现实意义[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业峰;宗密“和会”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徐英军;宋代阴司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莉莉;齐鲁奇士东方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蔡婉星;《西游记》诸神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魏魏;慧远的净土信仰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江华;论唐代佛教造像的丰腴化[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10 王水静;云南傣族生死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福明;;《肇论》与中印文化交流[J];江海学刊;2006年06期

2 刘聪;;《肇论》研究综述[J];五台山研究;2006年04期

3 曹树明;;《肇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06期

4 张强;;哲学论辩的宗教归宿——试析《肇论》的宗教性与哲学性[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张柯;;同一与差异:论《肇论》的逻辑结构[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张强;;佛学研究中的“宗教”与“哲学”——以《肇论》为例[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7 韩传强;;般若与信仰——《肇论》终极关怀的双重进路[J];江淮论坛;2010年05期

8 陈鑫;;试析《肇论》对中观思想的运用[J];华夏文化;2008年02期

9 张春波;论发现《肇论集解令模钞》的意义[J];哲学研究;1981年03期

10 杨朝蕾;;《肇论》的论证艺术与语言风格[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丹琼;《肇论》初探[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51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51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7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