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与使命
本文关键词:道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与使命
更多相关文章: 道教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 宗教界人士 国家继承 国家宗教事务局 宗教思想 最高价值追求 时代精神 老君音诵诫经 人类社会
【摘要】: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和最高价值追求,也是党和国家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又发布了《关于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意见》,要求通过宣传教育、制度保障、实践养成、示范引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宗教思想和教规教义,成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
【作者单位】: 中国道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咨议委员会;上海市道教协会;
【关键词】: 道教思想;中华优秀传统;宗教界人士;国家继承;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思想;最高价值追求;时代精神;老君音诵诫经;人类社会;
【分类号】:B958
【正文快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和最都表达了道教对赖以生存的国土的高价值追求,也是党和国家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党的十八热爱。此外,还有相当一批道教经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典名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越利;道教如何答好新世纪考卷[J];中国道教;2000年06期
2 詹石窗;论生活道教[J];中国道教;2000年06期
3 黄夏年;2000年我国道教研究综述[J];中国道教;2001年05期
4 陈筱微;对中越道教的几点认识[J];东南亚;2001年01期
5 韩松;传统宗教的现代转型——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综述[J];中国宗教;2002年06期
6 潘显一;道教审美文化的历史、特色及将来[J];宗教学研究;2002年03期
7 李大华;多元、一元之间——对文明冲突论与文明对话论的道教回应[J];开放时代;2002年02期
8 潘富恩;评孔令宏的《宋明道教思想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1期
9 陈天林;笃志于学 开拓创新——评孔令宏的《宋明道教思想研究》[J];管子学刊;2003年03期
10 陈霞;《道教与生态》评介[J];宗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显一;;二十一世纪道教审美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光德;;重视生命为人祈福是道教的自我[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樊光春;;道教思想在西北生态建设中的实践意义[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大华;;多元、一元之间——对文明冲突论与文明对话论的道教回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苏荣购;;论道德教神仙和道教斋醮的关系[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王宜峨;;“与时俱进”和“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盖建民;;神仙之道与科学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初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陈静;;道教的女仙——兼论人仙和神仙的不同[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李申;;道教的本质[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10 葛景春;;壶中别有日月天——李白与道教[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郑志明;高屋建瓴独具匠心[N];光明日报;2010年
2 刘仲宇;道教的文化定位与文化担当[N];中国民族报;2014年
3 道文;道教向海外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白晓欲 夏和生;道教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袁志鸿;和谐:道教思想的应有之义[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通讯员 刘仁贵;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三次研讨会在湘召开[N];湖南日报;2004年
7 吴泉万;道教在古夜郎的历史渊源[N];学习时报;2005年
8 史蓉邋张凯;道教的环保思想及其意义[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记者 黄欢 孙聪;道教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在昌举行[N];南昌日报;2008年
10 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固盛;大器晚成 锐意创新[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钊;道教内炼学与中国器乐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白才儒;汉魏晋南北朝道教生态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杨玉辉;道教人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4 连遥;道教生命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珉;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申喜萍;南宋金元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D];四川大学;2003年
7 刘育霞;魏晋南北朝道教与文学[D];山东大学;2012年
8 张坤;汉晋道教财富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毛丽娅;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璐;隋唐道教性情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刘林;王屋山道境广场文化背景与建筑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耀月;“拜上帝教”与“天道教”之比较[D];延边大学;2015年
4 郭兴;道教旅游文化翻译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5 何琳;论道教的日本传播[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6 董秀娟;南北朝以后道教的飞行设想[D];山东大学;2010年
7 彭芳;科技时代与道教[D];南昌大学;2005年
8 赵恒;道教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段永升;唐代诗人对道家道教思想的接受[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龚晓康;道教咒术中的时间、空间及主客体观念[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52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5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