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道教思想略论
发布时间:2017-08-10 20:43
本文关键词:中韩道教思想略论
更多相关文章: 中韩道教 主要信仰 基本精神 相同点和相异点
【摘要】: 本文以中韩道教思想比较研究为主线,针对中国道教学术界和韩国道教学术界研究道教思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论及一般意义上的中韩道教思想的共同点和相异点问题。 本论文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中韩道教学术界对道教问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重点。重点介绍中国道教学术界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重点介绍从二十世纪90年代后韩国道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韩道教学术界还没有深入研究的个别领域及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概述中国道教发展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道教的主要信仰和基本精神做了重点阐述。论述中国道教的主要信仰是对“道”、“神仙”、“济度与符咒”、“方术”等的信仰;论述中国道教的基本精神是天人一体,互相感应;扭转乾坤、逆反宇宙;我命在我,不在天地;万物有神,承负自解;任物自然,长生久视等。 第三部分主要概述韩国道教发展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对韩国道教的主要信仰和基本精神做了重点阐述。论述韩国道教的主要信仰是五斗米道,元始天尊,多神等的信仰;论述韩国道教的基本精神是护国安民,扬善止恶,修道养性,长生久视等。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中韩道教思想的共同点和相异点问题。指出其共同点是中韩道教思想文化的建树皆基于本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上;中韩道教皆具有相对“下位层次”文化的性质;中韩道教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中韩道教思想的相异点是中国道教是完整意义上的民族宗教,而韩国道教则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民族宗教;中国道教是中国官方正统宗教,,而韩国道教则是科仪化、修炼化道教;中国道、佛、儒泾渭分明,而韩国则道、佛、儒三者常常搅成一片,无明确界限。 总之,中国道教传入韩国之后,同韩国原有的神教融合在一起,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中国道教中“八仙”传入韩国之后就完全改变了名字,道士的服饰、戒律等均与中国道教有所差别。但这些相异点在本论文里并没有提及,因为这些并不是这篇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关键词】:中韩道教 主要信仰 基本精神 相同点和相异点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中韩道教思想研究概述8-14
- 第一节 中国道教思想研究概述8-11
- 第二节 韩国道教思想研究概述11-14
- 第二章 中国道教及基本思想述略14-35
- 第一节 中国道教史概述14-17
- 一、原始道教14-15
- 二、贵族道教15-16
- 三、发展与传播16-17
- 第二节 中国道教的主要信仰17-21
- 一、道与老子17-18
- 二、神仙信仰18-19
- 三、济度与符咒19-20
- 四、方术20-21
- 第三节 中国道教的基本精神21-35
- 一、天人一体,互相感应21-24
- 二、扭转乾坤,逆反宇宙24-26
- 三、我命在我,不在天地26-31
- 四、万物有神,“承负”自解31-33
- 五、任物自然,长生久视33-35
- 第三章 韩国道教及基本思想述略35-50
- 第一节 韩国道教史概述35-41
- 一、三国及统一新罗时期的道教35-39
- 二、高丽时期的道教39-40
- 三、李朝时期的道教40-41
- 第二节 韩国道教的主要信仰41-44
- 一、五斗米道信仰41-42
- 二、元始天尊信仰42
- 三、多神信仰42-44
- 第三节 韩国道教思想的基本精神44-50
- 一、护国安民的精神45-46
- 二、扬善止恶,诸善奉行精神46-47
- 三、修道养性,长生久视精神47-50
- 第四章 中韩道教思想的相同点和相异点50-56
- 第一节 中韩道教思想的相同点50-52
- 一、皆基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上50
- 二、皆具有相对“下位层次”文化的性质50-51
- 三、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51-52
- 第二节 中韩道教思想的相异点52-56
- 一、中国道教是完整意义上的民族宗教,而韩国道教则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民族宗教52-53
- 二、中国道教是正统性宗教,韩国道教是科仪性修炼性宗教53-54
- 三、中国道教与佛儒之间径渭分明,韩国道教与佛儒之间径渭不明54-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著作类57-58
- 论文类58-6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智华;中日两国に(?)ける忠诚意识の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52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5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