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维摩诘经》净土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20:32

  本文关键词:《维摩诘经》净土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净则佛土净 方丈之室 菩萨道


【摘要】:《维摩诘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的经典,也是少数真正能融入中国文化的佛经。从古至今有七译,现存三译,存译以罗什大师版本最为流行,也是本文所依照研究的版本。经中的维摩诘居士是与佛同时代的在家居士,已曾供养无量诸佛,辨才无碍,游戏神通,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其以方便,现身有疾,广为说法。《维摩诘经》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的居士佛教,为中国文人提供了一片新的精神天地。太虚大师说:“律为三乘共基,净为三乘共庇。”戒律是三乘共同的基础,不论在家出家的,都离不开戒律。净土为大小乘所共仰共趋的理想境界。净土思想无疑是佛教思想的宝贵财富,更是佛教思想的精华与升华。早期净土思想的代表是弥勒人间净土,它代表了佛教徒建立理想人间天国的向往。发展到后来,西方极乐世界标志着净土思想成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近乎完美地表达了人们对净土世界的理想。《维摩诘经》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净土思想。经中谈及的净土分别有“须弥相佛国”、“香积佛国”、“阿暒佛国”,每方净土各有特色。“须弥相佛国”是着重强调维摩诘居士的神通广大,也就是全经一再强调的“不可思议”。这种“不可思议”力就是维摩诘居士修行所证得的果位,同时也暗示了菩萨为求净土,而所做的一切功德。通过香积佛国和娑婆世界的比较,说明了娑婆世界的本质以及娑婆众生难以调伏。因此菩萨发心,欲求净土,必须以十事善法、四摄、摄化众生,即是强调净土之生因。阿暒佛国品意义非常重大,原因在于该品揭示了维摩诘居士的念佛法门以及大乘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二者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方丈之室”乃是维摩诘居士居住以及说法的场所,为一方“菩萨净土”的典型代表,其室有九大殊胜之处。《维摩诘经》净土思想的特质有三点,分别是“心净则佛土净”,“净秽不二”,“重行的菩萨行”。《维摩诘经》净土思想对后世净土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其与《坛经》之“唯心净土说”以及知礼之“唯心净土说”作了一个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心净土净说”并非“唯心净土说”。《维摩诘经》净土思想具有当代价值。“净秽不二”思想对当今生态环保具有参考借鉴意义,“心净土净说”对人类心灵问题具有指导作用,“菩萨行”对人类生存方式具有指向作用。
【关键词】:心净则佛土净 方丈之室 菩萨道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1
  • 一、研究缘起8
  • 二、文献综述8-9
  •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9-10
  • 四、论文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10-11
  • 第一章 《维摩诘经》概述11-16
  • 第一节 版本、注疏及引用11-12
  • 一、版本11
  • 二、注疏及引用11-12
  • 第二节 维摩诘居士12-13
  • 一、“维摩诘”名称之释义12
  • 二、“维摩诘”所在与所来12-13
  • 第三节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3-16
  • 一、对中国文化影响概述13-14
  • 二、对中国居士佛教的影响14-16
  • 第二章 佛教净土思想概述16-24
  • 第一节 净土16-18
  • 一、净土的含义16
  • 二、净土的分类16-18
  • 三、净土思想在佛教中的价值18
  • 第二节 原始佛教的净土思想18-21
  • 一、原始佛教的宇宙观18-19
  • 二、弥勒未来人间净土思想19-21
  • 第三节 大乘佛教的净土思想21-24
  • 一、本生故事与本愿思想21-22
  • 二、西方极乐净土22-24
  • 第三章 《维摩诘经》净土思想24-36
  • 第一节 《维摩诘经》所示之净土24-28
  • 一、须弥相佛国24-25
  • 二、香积佛国25-26
  • 三、阿暒佛国26-27
  • 四、方丈之室27-28
  • 第二节 《维摩诘经》净土思想的特质28-33
  • 一、心净则佛土净28-30
  • 二、净秽不二30-32
  • 三、重行的“菩萨行”32-33
  • 第三节 《维摩诘经》净土思想对后世净土思想的影响33-36
  • 一、《坛经》之“唯心净土说”33-35
  • 二、知礼之“唯心净土说”35-36
  • 第四章《维摩诘经》净土思想的当代价值36-41
  • 第一节 “净秽不二”思想与当代生态环境36-37
  • 一、当代人类与生态环境36
  • 二、“净秽不二”思想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参考借鉴意义36-37
  • 第二节 “心净土净说”与当代人类心灵环保37-38
  • 一、当代人类的心灵环保37
  • 二、“心净土净说”对当代人类心灵环保的指导作用37-38
  • 第三节 “菩萨行”与当代人类生存方式38-41
  • 一、当代人类的生存方式38-39
  • 二、“菩萨行”对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指向作用39-41
  • 结语41-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 个人简历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国茹;;当代中国佛教《维摩诘经》的研究现状与问题[J];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01期

2 贾发义;;论晋唐时期佛教净土信仰中国化的条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张利文;;论“不二”思想在佛教经论中的演进——以《维摩诘经》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张海沙;;唐代文人与《维摩诘经》[J];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5 汪志强;;略论《维摩诘经》净土思想[J];宗教学研究;2005年04期

6 吕建福;六祖《坛经》“净土说”辨析[J];法音;2004年12期

7 侯传文;《维摩诘经》的文学意义[J];齐鲁学刊;1998年03期

8 伍先林;《维摩诘所说经》思想试探[J];宗教学研究;1996年01期

9 方广,许培铃;敦煌遗书中的《维摩诘所说经》及其注疏[J];敦煌研究;1994年04期

10 刘建;基于现实生活的思考─—鸠摩罗什译本的特征[J];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02期



本文编号:658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58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7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