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铃木大拙禅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意蕴

发布时间:2017-08-12 11:01

  本文关键词:铃木大拙禅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意蕴


  更多相关文章: 铃木大拙 后现代主义 禅学 生存


【摘要】:铃木大拙及其禅学思想蕴涵着破与立的双重维度,就破而言,他反对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对西方理性主义造成的种种危机加以批判。这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张不谋而合。就立而言,他对禅学"无"之境界的阐发还隐喻着价值维度,并成为指导人的最高生存原则。而后现代主义者并没有构建最高价值维度,他们一破再破,从根本上将个体存在置于不可规范的境地。如果我们不拘泥派别与体系的差异,仅就生存议题而言,铃木大拙与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理论主张具有表象相似性,二者使东西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交织在一起,实现了另一种对话。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新闻出版研究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系;
【关键词】铃木大拙 后现代主义 禅学 生存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3YJC860022)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日本禅学思想家铃木大拙(1870年—1966年)素有“世界禅者”的美誉,他以“禅学思想为全人类共有”的精神主旨毕生弘扬禅宗的价值理念,从19世纪末期到他生命结束的六七十年里,他以大量的英文禅宗读物和各种通俗演讲传达着这一古老的东方智慧,并在西方工业变革的重要时刻产生了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卞崇道;;西田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J];日本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孙显元;;大学文化的载体和构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周全田;禅宗文化的悟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秦淮;;梁漱溟的中国哲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7 吴国林;庞中元;黄灵玉;;计算机的现象学初探[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马永波;;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志伟;;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兼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立芳;;铃木大拙《文昌帝君阴骘文》英译本赏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10期

2 王欣;李利安;;铃木大拙对西方禅佛教发展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施春华;;略论中国禅宗与西方现代心理治疗的整合[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彬;龚公山麓的禅云[N];文艺报;2011年

2 孔周;胡适和禅宗史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张泽鑫 江计昌;禅宗:农耕文化与海洋文明的结晶[N];中国旅游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孔祥珍;铃木大拙与西方语境下的禅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伊岚;禅在近现代中国之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yN凡;“禅茶”的内涵及其民俗文化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小迪;参禅操琴 修心明性[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王小路;“禅思”与图式[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海霞;田中一光设计作品的视觉语言特征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徐晓燕;通往自我理解的深处[D];浙江大学;2013年

7 许娟;默即言说:由禅宗“默”的言谈技艺看其非秩序化的日常语言逻辑[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朱倩倩;疏离与超越:斯奈德与西方文化[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曹菲;论禅宗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61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61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a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