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壮族民间信仰的隐喻与概念整合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16:17

  本文关键词:壮族民间信仰的隐喻与概念整合认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壮族民间信仰 隐喻 概念整合 认知


【摘要】:作为典型的"那(稻作)"文明类型,壮族民间信仰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即"壮族模式"。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角度,以壮族先民的"天地形成""造牛"及"文字观"等民间信仰观念为例,认为壮族民间信仰的内在认知模式属概念隐喻:先民基于非命题感觉运动意象图式建构抽象概念,并通过对抽象概念选择性投射合成创造出丰富的新概念。正是先民对概念隐喻的创新性整合,产生了独具壮族特色的民间信仰。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审视壮族民间信仰,有助于揭示其背后人类认知普遍性及独特生态环境下产生的特异性,从另一个角度促进对壮族民间信仰的研究和理解。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壮族民间信仰 隐喻 概念整合 认知
【分类号】:B933
【正文快照】: 壮族民间信仰是壮族先民原始活动的产物,它在壮民族中代代传承,与壮民族生产、生活乃至生存息息相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活态性强的文化现象,它在近十年成为壮学研究热点。学界常从历史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考古学、神话学、民族学、哲学等角度进行研究,范围涉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桂秋;;壮族民间宗教信仰研究与壮学体系构建[J];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01期

2 覃琮;;壮族民间信仰研究的成果、独特价值及未来趋向[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3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4 许晓明;;近十年壮族民间信仰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5 牟钟鉴;从宗教学看壮族布洛陀信仰[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怡;;超学科视阈下英语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年30期

2 李春晓;;多模态视域下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年29期

3 仰珂;;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6年28期

4 刘东燕;;广告“BMW之悦”的表意构建——基于多模态理论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5 钱一;;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英语广场;2016年10期

6 孟然;;基于混合式协作学习的多模态交互分析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16年27期

7 王玉静;;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长江丛刊;2016年27期

8 邢丹丹;;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语篇的解读——以2014年世界杯会徽为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9 李先婷;;多模态语篇视角下国家形象传播的视觉语法分析——以韩国纪录片《超级中国》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9期

10 李瑛;;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钟鉴;;《壮族社会多元宗教信仰研究》序[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2 梁庭望;;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结构及其特点[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3 黄桂秋;;壮族布麽的组织结构及传承方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陈金文;;壮族民间信仰中的女神娅汪——兼与梁庭望先生商榷[J];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04期

5 王守恩;;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成就与未来趋向[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符平;;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主体范式与社会学的超越[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7 林国平;;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俗研究;2007年01期

8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9 金泽;;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初探[J];文史哲;2006年01期

10 陈建坡;;“‘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编纂研讨会”综述[J];文史哲;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金莉;苏立昌;;中医概念隐喻及其文化特征研究[J];语文学刊;2009年15期

2 王婷;;概念隐喻在诗歌语篇中的连贯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3年27期

3 谷化琳;概念隐喻及其引申[J];大学英语;1989年06期

4 李勇忠,李春华;认知语境与概念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5 陆全;利用概念隐喻提高对词语的理解[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6 黄祖江;谈汉语表示“愤怒”的概念隐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陆全,贾启鸿;利用概念隐喻提高对词语的理解[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文旭,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J];外语学刊;2003年03期

9 徐梦云;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动态投射模型初探:以“爱”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孔秋梅;隐喻——从修辞格隐喻到概念隐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俊;;简论空间概念隐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维真;;跨文化概念隐喻和思维[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袁艳;;网络隐喻的认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雁翎;;从众参与者中的概念隐喻:MOREIS GOOD[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朱海燕;;Evaluating Temporal Metaphor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高航;;温度的概念隐喻:汉语语料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林佑益;基于认知心理语言的五行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谷浩荣;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藏象学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金晶银;汉韩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丁月华;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论俄语中的概念隐喻[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卢庆娇;汉语政治语篇的概念隐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佳宁;大众传媒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组篇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吕新慧;广告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林娜;概念隐喻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渤海大学;2015年

6 曹玉姣;《水浒传》概念隐喻的俄译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张国权;英文商业广告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8 徐婷;Once More to the Lake中概念隐喻认知分析及其汉语译文的认知翻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杨海欧;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文;概念隐喻视角下T.S.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非个性化”经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9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79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9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