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明末清初耶佛对话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16 03:27

  本文关键词:明末清初耶佛对话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耶稣会 利玛窦 耶佛对话 《天主实义》 《辨天说》 《天说》


【摘要】:晚明时期,随着东西方海上交通的畅通,以传教为目的的耶稣会士叩响了中国的大门,为中西文明提供了相互了解与交锋的新的机遇和可能性。在这两种异质文明相遇时的碰撞下,天主教与佛教的一系列对话尤其引人注目。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策略及对待佛教的态度,随着传教士们对中国的社会状况与佛教教义了解程度的日益加深,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第一次易僧服及采用佛教术语来解释普及天主教教理到发现僧侣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两教教义上的相斥作为根本原因和现实中怀疑和尚与强盗相勾结事件的爆发作为导火索,最终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选择了易佛补儒的传教策略,传教士们和皈依的中国天主教徒发表了大量批佛言论,其中《天主实义》是利玛窦宣讲教理、破斥佛道的弘教作品,然而《天主实义》中大量排佛的言论引起了佛教界人士以及奉佛士大夫们的不满,面对天主教这一外来宗教的直接冲击,大量回应天主教义的著作纷纷问世,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莲池袜宏作《天说》,正面破斥天主教义,1616年,时任礼部侍郎的沈确三次上疏万历皇帝,最终导致“南京教案”发生,教士被逐。之后,密云圆悟作《辨天三说》,智旭作《天学初征》、《再征》,费隐通容编《原道辟邪说》,居士虞淳熙、黄贞、徐昌治、许大受等人以著书的形式向天主教发难,奋而反击,在这里将选用圆悟的《辨天说》三篇、袜宏的《天说》(凡四)、通容的《原道辟邪说》部分内容与《天主实义》作为对话作品加以分析。天佛双方思想上的交锋主要可以综合为四个概念的分析:第一是上帝与佛祖、实有与空无之辨,圆悟和株宏从佛教教义出发,利用佛性论的观点批驳利玛窦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试图将天主教教理纳入佛教的体系之中;利玛窦又批驳了佛教万法唯心的观点,且以贵贱价值论本原,重实有,轻空无。第二是论辩关于来世的内容,双方就灵魂与轮回说、天堂地狱说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关键词】:耶稣会 利玛窦 耶佛对话 《天主实义》 《辨天说》 《天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2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导言 研究概况9-15
  • 第一章 传教士易僧服与“易佛补儒”的传教策略15-23
  • 一、利玛窦第一次易僧服16-19
  • 二、易佛补儒的传教策略及其成因19-23
  • 第二章 耶佛对话概念研究(一)23-34
  • 一、天主与佛之辨25-30
  • 二、实有与空无之辨30-34
  • 第三章 耶佛对话概念研究(二)34-40
  • 一、灵魂与轮回之辨34-38
  • 二、天堂地狱之辨38-40
  • 结论 宗教对话的意义40-42
  • 参考文献42-46
  • 后记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志平;;利玛窦两次易服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刘红梅;;论明末佛教与天主教的文化交涉——以莲池埦宏为中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3 韩月香;;晚明天主教与佛教冲突的文化蕴义——以利玛窦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黄伟;赵立文;;晚明佛教与天主教对话模式的反思[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年03期

5 马晓英;晚明天主教与佛教的冲突及其影响[J];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04期

6 孙尚扬;利玛窦对佛教的批判及其对耶稣会在华传教活动的影响[J];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4期

7 林中泽;;从利玛窦的书信和日记看晚明的天、释关系[J];学术研究;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681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81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