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俗到神圣
发布时间:2017-08-17 00:11
本文关键词:从世俗到神圣
【摘要】:米拉日巴是11世纪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以苦修著称的大瑜伽士,一生不建庙宇,不集僧众,即生成佛。他早年曾奉母命,为报家仇而修习恶咒,杀人毁稼造下深重罪孽;后来懊悔于此,生起坚定的求法决心;经过上师玛尔巴的八大苦行与八小苦行的严格考验,终于成为玛尔巴的传法弟子;得法后居山苦修,即身获得“大持金刚如来”的佛果。他的传记后来成为藏传佛教正信的榜样,其影响可与圣奥古斯丁对罗马天主教的皈依相媲美。 目前皈依研究多集中在西方社科领域,尤其是西方心理学领域,国内鲜少涉及,译介也不多见。米拉日巴这个大瑜伽自在士的皈依历程即为现代宗教心理学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皈依个案。它在创造宗教意识和引领宗教皈依的功能上丝毫不逊色于基督教传统下的“扫罗”、“奥古斯丁”等个案的典范作用。并且,米拉日巴的皈依历程在很大程度地契合和验证了路易斯·兰博提出的整体皈依七阶段理论和洛兰夫提出的个体皈依七条件理论的基础上,展现出了藏传佛教传统下独特的皈依性质与特点,弥补了皈依心理学只在基督教传统,尤其是跨文化传教传统下研究各种皈依现象的盲点,可以丰富和拓展目前皈依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式。 本论文依托《显示解脱和成佛道路瑜伽自在大士米拉日巴尊者传》,从西方心理学,尤其是兰博的皈依阶段理论和洛夫兰的皈依条件理论的研究成果出发,梳理米拉日巴皈依前的宗教身份界定,分析米拉日巴的具体皈依过程及其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与特点,以此探究米拉日巴何以能在当今世界再现强大活力。米拉日巴的皈依过程基本遵循了路易斯·兰博提出的皈依七阶段理论:语境、危机、追寻、相遇、互动、信奉和影响。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米拉日巴的皈依带有鲜明的异于基督教跨文化传教传统下皈依的特点。 本论文由绪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主体分为五章。 第一章介绍本论文的主要参考资料。需要说明两个问题:目前米拉日巴传的各种版本和本文主要的几本参考书籍。 第二章介绍现代对皈依现象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藏传佛教对皈依规范的界定和西方心理学对皈依的理论研究。最后,笔者勉力分析两者在“皈依研究”上的差异。 第三章分析米拉日巴皈依前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准备。主要探讨推动他在世俗生活中造诸罪的各种背景因素,以此来分析造罪之后米拉日巴的皈依语境中促进皈依的各种因素,最后探讨了米拉日巴皈依前的宗教身份。 第四章分析米拉日巴的具体皈依历程。第一节首先指出在相遇阶段,米拉日巴的皈依特点与兰博皈依七阶段理论存在差异;接着具体分析了米拉日巴在相遇阶段表现出来的皈依特点。第二节简要介绍了兰博的互动塑封理论,并具体分析了米拉日巴在互动阶段表现出来的皈依特点。 第五章分析米拉日巴的信奉特点和皈依后的各种影响。第一节从决定、仪式、屈从、证明和动机重整四个层面分析了米拉日巴信奉阶段的特点。第二节主要分析了米拉日巴的皈依对他个人的影响和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结语部分提出了米拉日巴社会影响泛播的三个阶段,并结合米拉日巴的皈依过程细致分析了米拉日巴在当今世界广泛传播的原因。 本论文首次将《洛绒教法史》里的米拉日巴传记翻译成汉文,作为主要参考文本之一,补充桑杰坚赞《传记》的缺漏;在国内首次使用兰博和洛夫兰的皈依理论来分析、解释具体的宗教皈依个案;细致分析了米拉日巴皈依前宗教身份的界定问题,指出“宁玛派”一词词义的历史发展;提出了米拉日巴社会影响三次泛播的历史阶段,细致分析了米拉日巴在当今社会泛播的原因。
【关键词】:皈依 米拉日巴 藏传佛教 宗教心理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1
- 绪言11-1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9-35
- 第一节 米拉日巴传记的各类版本19-26
- 一、音像类20
- 二、文字类20-26
- 第二节 桑杰坚赞的《米拉日巴传》26-29
- 一、桑杰坚赞简介26-27
- 二、桑杰坚赞的《米拉日巴传》27-29
- 第三节 类乌齐土官才旺杰的《洛绒教法史》29-35
- 一、才旺杰简介29-32
- 二、才旺杰的《米拉日巴传》32-35
- 第二章 皈依理论研究综述35-66
- 第一节 藏传佛教的皈依研究36-44
- 一、皈依的重要性37-38
- 二、皈依的基础38-40
- 三、皈依的对象/皈依处40-41
- 四、皈依的要求/皈依戒41-42
- 五、皈依的效验/功德42-43
- 六、皈依的仪轨43-44
- 第二节 心理学的皈依研究44-61
- 一、威廉·詹姆士的皈依理论45-47
- 二、埃德温·斯塔巴克的经典研究47-50
- 三、洛夫兰和斯塔克的皈依条件50-55
- 四、路易斯·兰博的皈依七阶段55-61
- 第三节 藏传佛教之"皈依"与心理学之"皈依"的差异61-66
- 一、词义的内涵与外延61-62
- 二、研究立场不同62
- 三、背景文化的质性差异62-66
- 第三章 米拉日巴皈依的准备阶段66-85
- 第一节 米拉日巴在世俗生活中造罪的原因分析67-71
- 一、巨大的生活落差造成的心理疏离67-68
- 二、叔父姑母恶意欺压、不守信诺造成的愤怒与仇恨68-69
- 三、母亲的以死相逼造成的坚定与不退转69-71
- 第二节 米拉日巴早期身份的探究71-77
- 一、文献中对米拉日巴早期身份的规定71-72
- 二、本文对米拉日巴早期身份的探究72-77
- 第三节 米拉日巴的皈依背景分析77-85
- 一、宏观背景对米拉日巴皈依的促进作用77-78
- 二、微观背景对米拉日巴皈依的促进作用78-82
- 三、米拉日巴的人格特质也为皈依做了准备工作82-85
- 第四章 米拉日巴皈依的互动期85-101
- 第一节 米拉日巴皈依的相遇阶段分析85-92
- 一、藏传佛教与西方心理学在相遇阶段的差别分析85-87
- 二、米拉日巴相遇阶段的特点分析87-92
- 第二节 米拉日巴皈依的互动阶段分析92-101
- 一、兰博的互动阶段理论92-94
- 二、米拉日巴互动阶段的特点分析94-101
- 第五章 米拉日巴皈依的信奉与影响阶段101-114
- 第一节 米拉日巴的信奉阶段分析101-107
- 一、米拉日巴的皈依决定分析102-103
- 二、米拉日巴的皈依仪式分析103-105
- 三、米拉日巴的皈依屈从分析105-106
- 四、米拉日巴的皈依证明分析106
- 五、米拉日巴的皈依动机重整分析106-107
- 第二节 米拉日巴的影响阶段分析107-114
- 一、米拉日巴皈依的个人影响107-109
- 二、米拉日巴皈依的社会历史影响109-114
- 结论114-123
- 一、米拉日巴泛播的第一阶段及原因分析115-117
- 二、米拉日巴泛播的第二阶段及原因分析117-118
- 三、米拉日巴泛播的第三阶段及原因分析118-123
- 参考文献123-129
- 一、汉文123-126
- 二、藏文126-127
- 三、英文127-129
- 附录129-153
- 《洛绒教法史》里的米拉日巴传汉译129-1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53-1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文辉;;阿底峡在藏传佛教史上的地位和贡献[J];才智;2009年28期
2 冯晓平;《米拉日巴道歌》的美学分析[J];中国藏学;1994年04期
3 刘立千;藏传佛教的噶举派[J];中国藏学;1995年04期
4 桑吉扎西;申秀逸;;伟大的苦行僧·诗人米拉日巴尊者[J];法音;2008年10期
5 张欣,格桑强巴;迪庆“热巴舞”的渊源及演变过程初考[J];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01期
6 曹娅丽;;藏族仪式剧《公保多吉听法》的流传与演变[J];戏曲研究;2004年02期
7 周炜;关于《米拉日巴传》形容词的研究和比较[J];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03期
8 曹娅丽;试论藏族仪式剧《米拉日巴劝化记》的流传及其对安多藏戏的影响[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9 何峰;《米拉日巴传》成功的缘由[J];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06期
10 王沂暖;唐景福;;藏族文学史略(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南加才让;玛尔巴译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生忠;论行吟诗人的精神境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格桑;论西藏音乐中的西藏历史[D];西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86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8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