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胡适的佛教史料方法论钩沉

发布时间:2017-08-21 08:45

  本文关键词:胡适的佛教史料方法论钩沉


  更多相关文章: 胡适 佛教史料


【摘要】:胡适的佛教研究不重视对思想的挖掘,而表现出以史料考证为中心的科学主义取向。在其佛教史料考辨实践中,蕴含着较为系统的史料方法论,涉及搜求和整理两个方面。关于前者,胡适从搜求的范围、内容和方法三个维度展开。关于后者,他则做了佛经目录的整理、佛经版本的比勘和佛经真伪的辨别等工作。正是这些史料方法的运用,使得胡适的佛教研究尤其是其禅宗史研究在其时独树一帜,甚或对整个20世纪的佛教研究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系;
【关键词】胡适 佛教史料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10FZX02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9
【正文快照】: 从其《中国哲学史大纲》初版的《凡例》可知,胡适本打算将该书写成上中下三卷本。①然而,他最终却只完成了上卷。此中原因固然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则在于胡适一时搞不清佛教史的发展脉络,而在他看来这部分内容对于中古和近代哲学的理解至关重要。关于此点,他1926年9月5日在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徐国利,叶挺松;胡适与白话文教育改革[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陈江明,方乐乐;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启超与胡适[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4 贺金林;清末僧教育会与寺院兴学的兴起[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5 方春生;徽商的思变与“贾而好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苗永;;白话的表征: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姜异新;;五四时期陈独秀“革命”思维辨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8 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上)——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王曰美;;民国时期儒家政治思想的命运[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10 刘艳阳;;《胡适口述自传》的史学特色[J];沧桑;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4 贾国宝;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11年

5 陈明华;民国新宗教的制度化成长[D];复旦大学;2010年

6 贲利;现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黄勇生;进化论思想与晚清、五四的文学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向天渊;现代汉语诗学话语(1917—1937)[D];四川大学;2002年

9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泳;怎样理解胡适[J];书屋;2000年04期

2 西尧;;为名所累的胡适[J];学理论;2001年12期

3 朱洪;“道不同,不相为谋”——瞿秋白与胡适[J];党史文汇;2001年01期

4 李文乾;毛泽东与胡适的交往[J];党史文苑;2001年05期

5 赵玉宏,印永清;评研究胡适的两本专书[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1年01期

6 徐改平;胡适早期诗文创作论[J];河北学刊;2001年03期

7 张芸;胡适论[J];集宁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8 周久凤,徐明成;胡适研究中的误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张家康;;胡适的磁性人格[J];世纪;2001年06期

10 朱洪;胡适的反作伪——胡适研究三题[J];学术界;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建;;瞿秋白、鲁迅与胡适的一次交锋[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国荣;;胡适与文学革命[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3 王法周;;胡适的新文化启蒙思想[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4 谢慧;;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5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江弱水;;胡适的语文观与三十年代的反拨[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杜蒸民;;在批判中实现超越——郭沫若与胡适关系述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8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9 钟军红;;论胡适“五四”时期对“团圆”观念的否定[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10 苏育生;;胡适与梅兰芳[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小平;今天,我们怎样读胡适?[N];文学报;2012年

2 陈明远;胡适的经济生活[N];南方周末;2004年

3 法律学者 羽戈;为什么要读胡适?[N];中国经营报;2013年

4 张洁;胡适逸事[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谢泳;胡适的价值[N];深圳商报;2004年

6 余岸竹;胡适先生掠影[N];团结报;2000年

7 风石堰;自由与容忍之间的胡适[N];文学报;2004年

8 龚育之;胡绳晚年论胡适(中)[N];学习时报;2002年

9 杨建民;胡适史著半部现象探析[N];团结报;2010年

10 早报记者 田波澜;“胡适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也最长久的思想家”[N];东方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光和;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胡适文学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5 刘岩;重读胡适[D];山东大学;2005年

6 徐希军;理想主义:胡适国际政治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国良;输出与输入[D];复旦大学;2003年

8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超;为大中华,造新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文文;翻译家胡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徐超;异域表达与胡适的民族文化观[D];安徽大学;2010年

3 余敏;胡适思想矛盾的表现与解读[D];湘潭大学;2004年

4 饶向阳;胡适方法:一种现代中国元方法的建构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冒建华;胡适“诗国革命”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郑民;胡适的演讲及演讲辞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汪寒雪;胡适国学观的渊源和冲突[D];苏州大学;2011年

8 朱洪涛;“胡适批判”中大陆知识分子的思想与心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丽霞;从《竞业旬报》看胡适早年思想[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张腊丽;胡适与中国的“文学革命”(1915-1935)—胡适“文学革命”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11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11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3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