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魏晋南北朝美学精神之流变
本文关键词:佛教与魏晋南北朝美学精神之流变
更多相关文章: 佛教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美学史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佛教心性论、中观论、形神论的影响下,中国古典美学发生了重要流变:一是强调"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二是在艺术概括的基础上追求更本质的"艺术真实";三是强调自形入神、形神兼备而终止神似的艺术审美理想。由此,中国古典美学确立了"崇心""求真""重神"三大基调,步入了自立、自觉、自为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与西方思辩美学截然不同的诗意化风格。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佛教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美学史
【分类号】:B94;B83-092
【正文快照】: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转型期,“它结束了先秦两汉时期美学依附于政教道德的狭隘境界,形成了一系列衣被后世的美学范畴”[1](P1)。确立了崇心、求真、重神三大基调,以高迈、飘逸的风格卓然于中国美学史,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南北朝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普慧;探求人与世界的真实——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审美真实论的启示和影响[J];人文杂志;1993年01期
2 孙昌武;;早期中国佛法与文学里的“真实”观念[J];文学遗产;2011年04期
3 蒋述卓;;佛教心性论对古代文艺创作心理学的启示[J];学术研究;1992年01期
4 谭桂林;;清末民初中国的佛教文学与启蒙思潮[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9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刘静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从冯友兰到张岱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裴继刚;;佛山陶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环节和过程[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7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与新的科技革命和教育革命——纪念钱学森倡导思维科学研究三十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8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意义[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如松;;3000年来的中国人类生态观[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雨桐;李安电影的美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2 李国睿;清末帖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3 佟静;邯郸大名县人民广场景观改造设计与地域文化[D];河北大学;2014年
4 崔陆峰;“书如其人”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意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丁艳;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6 田雨娜;不似之似—从创作的角度谈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D];苏州大学;2014年
7 杨茜;“感思生议”模型下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8 朱利林;高中语文教师传统文化修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方捷;国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理论[D];天津大学;2013年
10 孙伯航;魏晋南北朝画论的园林分析[D];天津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宣国;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2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写法之我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黄念然;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吴功正;建构中国美学史的学科体系[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陈雪虎;;整体逻辑及其问题——评张法《中国美学史》[J];文艺研究;2006年02期
6 黄念然;;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三大困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期
7 陈立群;;理论还是文化: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未来走向[J];社会科学家;2006年05期
8 牟娟;;25年来中国大陆中国美学史研究综述[J];南平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9 朱志荣;;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1期
10 史鸿文;;中国美学史学科建构的辨证维度[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沫若;;致中国美学史资料编选组(一函)[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吴功正;;郭沫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世纪型开拓者[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4 王向峰;;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法;;中国美学史五题[A];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C];2001年
6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甲斐胜二;石其琳;陈顺智;;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绪论》译后记[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8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9 陈炎;;有别于“审美思想史”和“审美物态史”的“审美文化史”[A];东方丛刊(1998年第2辑 总第二十四辑)[C];1998年
10 王建疆;;中国美学中的自调节审美理论[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赵建军;中国美学史的幻象世界[N];光明日报;2012年
2 蔡永海;新视野中的中国美学史[N];人民日报;2001年
3 蔡永海;认识中国古代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朱立元;一部“文脉”贯通中国美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钱世明;攒班造书与南郭处士[N];光明日报;2004年
6 林同华;岁月抹不去的《红楼梦》研究情结[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朱平珍;美学要关注人生关注艺术[N];文艺报;2013年
8 徐宗文;美学与“诗性的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伍霞;魏晋南北朝“形神之辩”与美学的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8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18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