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华传播的传播学解读
发布时间:2017-08-23 15:08
本文关键词:基督教在华传播的传播学解读
【摘要】:本文以基督教四度在华的传播历史为研究内容,对唐朝景教至清朝末期基督教新教的传播情况进行梳理,并选择了相关的传播模式与传播学原理对前后一千多年来的传播过程进行解读。对照理论,本文发现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时,不同的传播环境与传播媒介,传播受众的不同选择以及传播者自身的素质品格等都对传播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内容分为三部分: 文章主体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唐朝和元朝两个时期基督教的传播情形。通过对唐朝景教和元朝也里可温教的传播过程及特点分析,得出两者的传播教训,主要在于传播编码的失误和传播渠道的选择不当。 第二部分考察明末清初天主教进入中国的传播过程。结合十六、十七世纪西方文明发展的背景,以传播者为主线,既介绍和分析了作为个体的传播者——利玛窦的传播策略,也概括了作为群体的传播者——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活动及其特点。最后通过总体的评介,我们看到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轨迹已经能够验证传播理论的指导意义,,并可以从中发掘传播策略的成败得失。 第三部分以清末基督教新教作为研究对象。在西方科技文明飞速发展而中国闭关锁国为时已久的不同环境下,新教进入中国时面临的传播阻碍与机遇并存。文中以不同传播时期为考察顺序,首先对传播前期的工作作了介绍与点评,接着又对中后期传播路线的分歧给予描述,剖析两条线路的不同带给我们的传播启示。之后对传播冲突——教案的产生,展开各个相关人物阶层的分析,探讨如何从传播的视角来看待教案。最后对新教入华的整体传播行为做出小结。 在全文的结语部分,笔者结合已有的传播模式,在传播历史实践基础上,提出基督教在华传播的传播模型,并指出基督教在华传播应该注重的三个问题,即“适应性”、“本色化”与“关联性”三大问题。作者最后亦对全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做了总结。
【关键词】:基督教 传播学 解读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79.2;G206
【目录】:
- 引言7-8
- 第1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思路8-13
- 1.1 选题原因8-9
- 1.2 文献综述9-11
- 1.3 研究思路11-13
- 1.3.1 概念界定11-12
- 1.3.2 研究目标12
- 1.3.3 研究方法12-13
- 第2章 相关模式架构及理论基础13-20
- 2.1 模式架构13-17
- 2.1.1 马莱茨克模式13-15
- 2.1.2 福音对文化影响的几个层次15-17
- 2.2 理论基础17-20
- 2.2.1 霍夫兰等人关于传播信源研究17
- 2.2.2 对信息编码和译码的研究17-18
- 2.2.3 对传播渠道的研究18
- 2.2.4 对接收者的研究18-20
- 第3章 唐元时期景教与也里可温教的传播20-29
- 3.1 唐朝景教的传播20-23
- 3.1.1 景教的传播背景20-21
- 3.1.2 景教的传播过程及策略21-23
- 3.2 元朝也里可温教的传播23-25
- 3.2.1 也里可温教的传播背景23-24
- 3.2.2 也里可温教的传播特点与得失分析24-25
- 3.3 唐元两教的传播教训25-29
- 3.3.1 传播者的编码失误26-27
- 3.3.2 传播渠道的选择不当27-29
- 第4章 明末清初的天主教传播29-41
- 4.1 天主教传播的背景29-30
- 4.1.1 西方的背景29
- 4.1.2 中国的情形29-30
- 4.2 天主教在华的主要传播者—利玛窦30-32
- 4.2.1 利玛窦其人其事30-31
- 4.2.2 利玛窦的传播策略31-32
- 4.3 天主教的主要传播活动32-37
- 4.3.1 介绍西方科学给中国人32-33
- 4.3.2 著书立说,宣讲教义33-35
- 4.3.3 迎合中国习俗,引发礼仪之争35-37
- 4.3.4 任职宫廷,自上而下传播37
- 4.4 对天主教传播的总体评介37-41
- 第5章 清末的基督教新教传播41-61
- 5.1 基督教新教传播的背景41-42
- 5.1.1 传播的阻碍41
- 5.1.2 传播的机遇41-42
- 5.2 基督教新教传播前期的工作及评析42-47
- 5.2.1 前期的传播预备42-46
- 5.2.2 前期的传播活动评析46-47
- 5.3 基督教新教进入中国内地后传播的两条路线47-52
- 5.3.1 李提摩太的上层路线47-49
- 5.3.2 戴德生的下层路线49-51
- 5.3.3 对两条传播路线的研究认识51-52
- 5.4 传播冲突中的教案研究52-58
- 5.4.1 教案发生的潜层文化因素53-54
- 5.4.2 教案发生的实际利害原因54-57
- 5.4.3 对教案的传播学解读57-58
- 5.5 基督教新教在华传播的总体评介58-61
- 第6章 结语61-65
- 6.1 总结61-63
- 6.2 创新之处63-64
- 6.3 不足之处64-65
- 参考文献65-68
- 后记6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智;;传播学视域中的“卧尔兹”——兼谈其在伊斯兰宣教中的作用[J];中国穆斯林;201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田;论基督教在华传播对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启示[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宫慧娟;传播学视域下的基督教在华传播活动解读[D];兰州大学;2011年
3 赵柳青;李提摩太的传教活动和跨文化传播策略[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4 张振华;中国基督教和佛教的传播方式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曾志辉;清末以来天主教在广西瑶族山区传播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薇;明末西学的传入对士人知识结构和价值观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田燕妮;近代基督教在中国本色化的路径选择[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8 谭雅昕;明末西方传教士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张德明;英国浸礼会在华活动历史考察(1845-1952)[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磊;信仰与服务[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25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2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