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观与模糊学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08-23 16:35
本文关键词:空性观与模糊学之比较
【摘要】:佛教根据七相道理等理论提出了事物的假名安立性,而西方哲学从沙堆悖论等案例提出了事物的模糊性,通过对比发现,虽然是不同的案例但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两个理论解答的是同一个问题——现象和实象的非统一性。本文通过对比这两个理论,提出佛教和西方哲学所讨论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从主观和客观、逻辑推理的性质等多角度分析,论证模糊性是显象和实象无法统一的原因。根据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阐述现量和比量以及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不可靠性,以有关无限的悖论为例解释逻辑推理不可靠的原因即归纳和演绎的不可靠性。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归纳到普遍,它的缺点是不保证结论的有效性。最著名的例子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是如果出现了一只白乌鸦,那么结论“所有乌鸦都是黑的”就是错的,需要修改为”乌鸦有黑的也有白的“,或修改为”大部分乌鸦是黑的“。演绎逻辑保证推理的可靠性,但是结论是否为真则是由前提决定的。即演绎推理从给定的前提推出结论。演绎推理的局限性在于,演绎推理不能创造新知识,因为结论已经被隐含在前提中了。休谟提出了著名的归纳问题,并对归纳推理是否具有普遍必然性,以及如何证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本文认为,演绎推理具有与归纳推理类似的认识论地位,演绎证成将面对一个与归纳证成类似的二难困境。对于证成一个逻辑系统而言,技术上的可靠性和完全性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还必须考虑它在认识论上是否正确或适当的问题,即逻辑系统内的形式论证是否充分、适当地反映、刻画了逻辑系统外的非形式论证。通过其所含逻辑常项的解释,逻辑系统与关于日常语言和思维实践的经验发生十分间接的联系。不存在对演绎和逻辑系统的绝对证成,只存在对它们的相对证成。逻辑在原则上是可修正的,但让逻辑不受伤害始终是一个合理的策略。逻辑学家并不是理性领域的立法者,他们在认识论上没有任何特权。最后本文依据上述理由,提出从有限的特殊事件中无法推出普遍有效的真理。简单阐述从模糊性到模糊学的形成和从假名安立到空性观的提出,依此说明模糊学和空性观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的分析,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得出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分析是由东西方的价值观差异所致的结论。
【关键词】:显象和实象 模糊性 悖论 无限 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5
- 中文摘要5-7
- 目录7-10
- 正文10-86
- 参考文献86-98
- 附件98-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东升;;模糊学概要[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88年04期
2 徐宏力;拓宽思维方式的疆域 读《模糊学导引》[J];中国图书评论;1988年01期
3 沈永银;;朦胧诗与模糊学[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4 黄天源;;模糊学与翻译[J];法国研究;1991年01期
5 王琮瑜;;浅谈模糊学在法语翻译中的应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年08期
6 邱学海;交际中的模糊学[J];思维与智慧;2001年04期
7 何三宁;浅谈“模糊”与“精确”[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8 王琼;;模糊学在法语翻译中的应用[J];法国研究;2012年04期
9 王乃霞;模糊学与文学翻译的神似[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魏标;模糊学与文学翻译的神似[J];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仁青加;空性观与模糊学之比较[D];青海民族大学;2016年
2 鲁锋;模糊学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分析[D];重庆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26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2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