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道教修炼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5 14:10
本文关键词:南怀瑾道教修炼思想研究
【摘要】: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汉代。在历经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家葛洪、寇谦之、陶弘景、陆修静等人的改良和发展之后,它在唐代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被李唐统治者作为国教来崇奉。此时道教教主老子更从“老君”变为“太上玄元皇帝”,道士和女观在此时的地位也是处于儒释道三教中的首位。宋元时期的道教也同样是风光无限,并且还出现了很多新兴的道教宗派,例如神霄、清微、净明、全真、真大、太一等。但是在随后的明清两代,由于整个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衰弱时期,同时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控制和管理,因而上层道教开始走向衰落。但是此时的民间道教却开始活跃起来,而且这些民间道教和儒家、佛教慢慢在融合,出现了黄天教、红阳教、八卦教等民间宗教组织。这些民间教会一直以来都是统治阶级的心腹大患,屡次镇压却屡禁不绝。进入近代以来,已经处于衰落期的道教更是经历了长期战乱,加之以科技为主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处境尤为艰难。因而当代道教确实已经不复当年之辉煌,如何在当今这个世俗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代的道教研究人员主要有两类,一是专门进行道教理论研究的学者型队伍,二是进行道教实践研究的神职人员队伍。前者可以认为是客体性研究,后者则为主体性研究,但是两者却很难结合起来。总体来说,我国的道教研究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水平,和国外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以至于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道教研究的国际会议上竟然没有中国代表参加,甚至流传着“道教发源在中国,研究中心在西方”的言论。对于国内道教的研究来说,学者型队伍由于缺乏宗教实践,因而很难深入道教的核心领域。所以李约瑟当年在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时候请教了很多道教方面的学者和专家,但是这些人却都不能解答他对于丹道方面的疑惑。由于当代道教的沉寂和衰弱,也很难在整个中国道教内部出现一些修炼高深的宗师级的人物,因而道教内部似乎也难进行研究。但是南怀瑾先生在当代的出现却是一个例外。他“经纶三教,出入百家”,不仅在理论上通达儒释道三教和诸子百家,更是常年修行,因此李约瑟对于丹道的困惑也是在他这里得到了圆满的解答。由此可见,南怀瑾先生对道教的研究是理论联系实践,以实践为主的方式。而他在道教方面的研究则以《老子》、《庄子》、《列子》、《周易参同契》、《黄帝内经》等经典为主。在这些经典的阐述中,他更是加入了自己多年的修行经历,且文字通俗幽默,对于道教方面的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的是南怀瑾先生的道教修炼思想,即道教实践思想。主要内容包括南怀瑾先生个人经历、南怀瑾道教修炼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修炼的内部条件、外部助因、修行方法)、以及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教的突出性贡献。
【关键词】:南怀瑾 道教 修炼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绪论11-17
- 一、选题的缘由11
-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11-13
- 三、相关文献综述13-16
- (一)专著类的参考文献13-15
- (二)论文和报刊类15-16
- 四、论文创新之处16-17
- 第一章 南怀瑾个人经历17-20
- 第二章 南怀瑾修炼思想的主要内容20-44
- 一、道教修炼的内部条件20-28
- (一)根骨条件20-22
- (二)信仰条件22-23
- (三)知识条件23-27
- (四)精进条件27-28
- 二、道教修炼的外部助因28-33
- (一)修道需良师28-30
- (二)修道需善地30-31
- (三)修道需善食31-33
- 三、道教修炼的主要方式33-44
- (一)丹道的方式33-39
- (二)祀祷(符篆)的方式39-40
- (三)存想、精思和安心守窍的方式40-44
- 第三章 南怀瑾先生在儒释道三教上的突出贡献44-50
- 一、对以儒释道三教为主的传统文化的普及44-46
- 二、将儒释道三教和西方科学结合的研究思路46-47
- 三、将儒释道三教和现代教育结合的办学思路47-48
- 四、对养生方面的建议48-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 附录:在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55
本文编号:737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3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