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的阿赖耶识思想
发布时间:2017-09-02 15:21
本文关键词:《摄大乘论》的阿赖耶识思想
【摘要】:本文主要以《摄大乘论》为主要参考,同时也参考了其他具有一定意义的文献,如:妙境长老的《摄大乘论讲记》、释印顺的《唯识学探源》、方立天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和《佛教哲学》、陈兵的《佛教心理学》、圣凯的《摄论学派研究》。本论文的研究主要针对《摄大乘论》中的阿赖耶识是有是无、阿赖耶识是染是净的问题以及阿赖耶识是如何转识成智的。 本文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浅析阿赖耶识是有是无的问题;其次,浅析阿赖耶识是染是净得问题;最后,细致阐述下阿赖耶识是如何转识成智的。 正文第一部分,分析阿赖耶识是有是无的问题。首先,简要介绍下大乘佛学的三大体系既中观系、唯识系及如来藏系,和唯识学的核心思想。其次,从引佛经方面来证明阿赖耶识的存在,宇宙万有诸法都依阿赖耶识而生起,阿赖耶识是有情生命的本体,是宇宙万有诸法的本体,第八阿赖耶识变现一切有情等宇宙万有诸法。再次,着重论述阿赖耶识存在的意义,世间一切法的成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及其作用,那么唯识学成立阿赖耶识当然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如有情众生的生命体是相续不断变化着的,处于六道轮回中;又如唯识学派所说的转识成智。唯识学认为可以通过成立阿赖耶识的存在来解释“六道轮回”、“转识成智”等。最后,论述阿赖耶识的存在对转识成智的意义。 正文第二部分,分析阿赖耶识是染是净得问题。这一部分主要概述阿赖耶识究竟是染污的还是清净的问题。分别从熏习与阿赖耶识的关系和清净种子与阿赖耶识的关系来分析阿赖耶识的染净问题。阿赖耶识是藏识,即储藏种子的识,所以阿赖耶识是染是净跟种子具有很紧密的关系。 正文第三部分,概述前八识转识成智的具体过程、内容及其条件。首先从略解“转依”入手,即将污染的八种妄识转成清静、无漏的四智,就是意识转为妙观察智;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转为成所作智;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其次概述转依的过程也就是转依的次第、内容,在唯识学中修行主要分别五个阶段,,称为唯识五位,唯识五位即资粮位、加行为、通达位、修习位和究竟位。唯识五位又分为四十一个阶段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菩萨。十住、十行和十回向又称三贤位,十地又称十圣位,合称为三贤十圣。 “阿赖耶识”思想作为唯识学理论形成的核心,理所当然是重中之重,如果我们在研究和谈论唯识学时离开了“阿赖耶识”思想,那么根本无从谈起。 “阿赖耶识”思想作的建立,是大乘唯识学的一大特色,并且关键在于“阿赖耶识”思想能够解决宇宙人生的问题,因为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诸法的种子,由此种子而变现宇宙万有,也就是说,宇宙万有的一切诸法都是有阿赖耶识所变现的,所以,阿赖耶识为宇宙的根源,一切万法的总体。
【关键词】:阿赖耶识 染污 清净 有无 转识成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2.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6
- 0.1 研究概况及现状10-11
- 0.2 研究缘起11-12
- 0.3 研究意义12-14
- 0.3.1 对《摄大乘论》研究的意义12
- 0.3.2 对阿赖耶识研究的意义12-14
- 0.3.2.1 对佛学研究的意义12-13
- 0.3.2.2 对当代精神科学的研究意义13-14
- 0.4 文献综述14-16
- 1 阿赖耶识的有无问题16-25
- 1.1 引佛经证明阿赖耶识的存在16-18
- 1.2 成立阿赖耶识的意义18-21
- 1.2.1 欲界众生与阿赖耶识的关系18-21
- 1.2.1.1 欲界生命体的结生相续19
- 1.2.1.2 欲界生命体离不开阿赖耶识19-21
- 1.3 禅定与阿赖耶识的关系21-23
- 1.4 解脱与阿赖耶识的关系23-25
- 2 浅析阿赖耶识的染净问题25-31
- 2.1 阿赖耶识与清净种子的关系26-27
- 2.2 熏习对阿赖耶识染净的影响27-31
- 2.2.1 能熏对阿赖耶识染净的影响27-28
- 2.2.2 所熏对阿赖耶识染净的影响28-31
- 3 阿赖耶识的转依31-39
- 3.1 略解“转依”31-33
- 3.2 修行转依的过程33-39
- 3.2.1 修行的次第33-34
- 3.2.2 修行的具体内容34-39
- 结束语39-41
- 参考文献41-42
- 致谢4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佩桦;;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779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7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