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缘经》中的解脱思想
发布时间:2017-09-02 21:33
本文关键词:《大缘经》中的解脱思想
【摘要】:最早佛教经文中教的解脱的具体操作是一个被佛学界忽略甚至是无法理解的科目。当然众所周知解脱在经藏里一般被形容为“心解脱、慧解脱”,同时这两项也是修习“止”和“观”的成果。而且无论是经文中明确的表示、还是传统的认知都赞同“止”是用来修“定”,“观”是用来成“慧”。最后,定慧双全才能修得解脱是几乎各派所公认的。如是,佛教解脱道是要沿着一个平行又对称的修行道,直到一个双面的目标。但是上座部历来呈现的解脱却不是这样的。至于定和慧相干、合作于领人到解脱之门根本没有统一的说法。首先,要记住我们是通过2,000多年的传统注释和解说来理解这些关于解脱的初期记载,这些注解往往与经文中的描述有很大差别。必须指出的是,即使这些解说注释是我们理解“解脱”的最佳资料,但是这些注释和解说也不代表同一立场,它们所表述的内容往往也五花八门,往往彼此相悖。这个谜的一个很关键部分是巴利经藏的长部第15经的《大缘经》。《大缘经》的末段里这样写到,并列存在着两种正好跨越定、慧不同解脱之道:慧解脱和俱解脱。在一部经这两种修行方式并出,恐怕在整个巴利经藏里找不着第二例,所以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此外,在《大缘经》独特的对俱解脱的描述之后,出现了“没有比这俱解脱更高、更妙的俱解脱”的评价。也就是说《大缘经》对解脱的描述使这本经达到了顶点。而《大缘经》的末段正是本论文的焦点。当代从事佛教研究的两位学术巨头Richard Gombrich教授和Alexander Wynne博士也就此经文做过不少的论述。在’'An Interpretation of'Released on Both Sides'① and the Ramif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Early Buddhism''一文里Wynne博士提出了讲述佛陀本人的解脱的两个互相有差异的典故。一个说佛是在止息至高层面的灭尽定中修得了解脱。另一个则是说他在第四禅里观察着四圣谛而悟得解脱的大慧才成了佛。虽然在二部经里没有明确说明,但是这分别是两个典型的俱解脱和慧解脱的范例。Wynne博士对这基于两种意义相悖的解脱道的典故的解释是这样的,我们看到的正是由于“教义不一,所导致的关于解脱的争辩的早期文献”。Wynne博士大量的研究成果是以Gombrich教授1996年的巨作How Buddhism Began: The Conditioned Genesis of the Early Teachings的第四章"Retracing an Ancient Debate: How Insight Worsted Concentration in the Pali Canon"为基础和出发点。在文章中Gombrich教授展示他在经藏中发掘的,可以证明初期僧团内曾经存有的争议的证据。此争议是起于“尚慧轻于”的一部分僧伽,他们主张“慧解脱的阿罗汉”。于是反对的修行者就举出“俱解脱的阿罗汉”以相抗衡。基于上面说的佛教解脱在早期文献中总是被称为“心解脱、慧解脱”的原因,与此把佛教解脱道的理解出现分歧的现象,Gombrich教授提出了一种起初为合并解脱道的理论。大体上赞同Wynne博士和Gombrich教授的观念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他们的研究主要围绕早期佛教文献对“解脱道”的理解。然而,下述的三种弱点一直妨碍着他们对早期佛教文献中的解脱思想的研究和研究成果,即:1.因为执着于慧的优先性、定不能解脱、禅那是佛教的主要解脱渠道等传统观念而导致忽略了文献中的线索、证据;2.因为巴利文经藏里的解脱道用例搜集得不够广泛而导致分析不够周全;3.因为二位的调查限于巴利文献都没发现《大缘经》汉藏诸版本与巴本的重要差异。本论文将通过1)理解不同的解脱论观点、2)搜集更广泛的文献、3)进行巴、汉经文的对照这三个做法,使我们对佛教“解脱道”这一复杂的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以Wynne博士和Gombrich教授的理论为出发点,我们将细看经文中出现的关于解脱的内容,并且着重于定和慧二者在实现解脱中分别扮演的角色,同时也致力于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接着,在第二部我们将巴利藏《大缘经》与汉藏4部对应版本进行文本对照,看有没有关于本经对解脱的独有解说的新发现可取。最后,我们将总结我们对早期佛教界一般的解脱论和《大缘经》一部经中独一无二的解脱说。在此同时,我们将努力解答二位博士尚未解答的一些问题,也将指出今后仍需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大缘经》 慧解脱 俱解脱 止 观 八背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42
【目录】:
- ABSTRACT8-11
- 摘要11-13
- ABBREVIATIONS13-14
- LITERATURE REVIEW PART Ⅰ:LIBERATION14-27
- 1 THE EIGHT RELEASES14
- 2 THE FOUR FORMLESSNESSES AND CESSATION ATTAINMENT14-16
- 3 WORKING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NTRATION,WISDOM,AND LIBERATION16-18
- 4 THE ROLE OF THE JH(?)NAS IN LIBERATION18-21
- 5 OTHER PATHS TO LIBERATION21-23
- 6 THE EIGHT RELEASES REVISITED23-24
- 7 THE BUDDHA'S LIBERATION24-27
- LITERATURE REVIEW PART Ⅱ: "AN ANCIENT DEBATE"27-37
- 1 THE RIV ALRY BETWEEN CONCENTR ATION AND WISDOM27-28
- 2 THE ANCIENT DEBATE28-33
-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33-37
- CROSS-TEXT COMPARISON37-63
- 1.INTRODUCTION37-39
- 2.COMPARISON39-53
- 3.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53-63
- FINAL CONCLUSIONS63-69
- APPENDIX Ⅰ. A Simple Schemata Summarizing the Main Categories of the Two Sides ofBuddhist Mental Culture69-70
- APPENDIX Ⅱ. Tabular Comparisons of the Four Paths to Liberation Described inLiterature Review Part Ⅰ, Sec.570-73
- GLOSSARY73-79
- BIBLIOGRAPHY79-82
- ACKNOWLEDGEMENTS82-8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3
本文编号:781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8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