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宗喀巴大师所著《常啼菩萨传》

发布时间:2017-09-05 21:39

  本文关键词:论宗喀巴大师所著《常啼菩萨传》


  更多相关文章: 常啼菩萨传 文源 内容 形式 文体


【摘要】:宗喀巴大师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佛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的一生是追求佛教事业,实现宗教理想的人生;他作为一代宗师,后人冠以“文殊菩萨”之化身和“第二佛陀”之尊号,在藏传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宗教地位,几乎所有的格鲁派寺院将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法定为纪念宗喀巴大师圆寂的最隆重的佛教节日。可以认为,宗喀巴大师属于中国、全世界,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和思想源泉。他创立了藏传佛教迄今最为盛行的格鲁派,世界性大师级人物。在这片热土上能诞生如此重要的历史人物,当事我们青海人民永远的骄傲。宗喀巴大师享年63岁,其中47年是在西藏度过的,西藏是他的第二故乡,更是他成就伟业之地。大师一生中有三次险些离开西藏,幸好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抉择。如果其中有任何一次失误,都必将严重损害其事业,甚至很可能成就不了这样的伟人。宗喀巴大师的诗作内容博大精深,韵律优美,文风清新,辞藻朴实。不仅只言片语就能表达无限蕴意,而且具足了佛经中所说的因材施教,好义,好词,不杂糅,全面无漏,正确无误,完全精通等身语意三门中语之所有特点。宗喀巴大师作品不管措辞还是意境都堪称完美,后人无法增减删改一字。犹如雪域雄师在藏地诗坛上技压群雄,使得不分教派的无数藏地学者大家为此折服。其中《常啼菩萨传》便是大师以皈依上师法(或拜师法)为主题且援引《般若八万颂》 《般若两万五千颂》 《般若八千颂》三部典籍之言而成的一篇优秀诗作,本文对《常啼菩萨传》进行了粗略研究。本文分共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包括《常啼菩萨传》作者宗喀巴大师生平简介和该文创作的历史背景,创作缘由,创作时间等。第二章围绕《常啼菩萨传》的内容,研究皈依上师法要领的创作出处。在讲述常啼菩萨传的证悟时,分别对《波罗密多经》中的“八中物”和“七十义”等作了详细论述。第三章主要论述《常啼菩萨传》的修辞手法等词句方面的特点。并对该诗作的辞藻运用及清新通俗的表现手法进行了研究。第四章论述了《常啼菩萨传》依靠特别的创作手法并引用佛教经典中的内容,以格律体和散文体相间的形式表达思想的艺术特色。第五章主要论述《常啼菩萨传》在西藏文学史的地位及对后世西藏诗坛的影响。
【关键词】:常啼菩萨传 文源 内容 形式 文体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49.9
【目录】:
  • 摘要3-6
  • 内容摘要6-8
  • 目录8-10
  • 正文10-97
  • 参考文献97-100
  • 附件100-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霞;;拜谒宗喀巴大师自画像[J];中国土族;2008年01期

2 杨时英;;普宁寺举行诵经法会纪念宗喀巴大师圆寂567周年[J];法音;1987年02期

3 吉如·巴桑罗布;;宗喀巴大师的六种造像[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7年04期

4 李元光;试论宗喀巴大师的宗教改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1期

5 马德沙拉;西藏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J];西藏研究;1985年04期

6 才旦夏茸;蒲文成;;喀的喀寺院的宗喀巴大师圣像[J];西藏研究;1987年03期

7 旦曲坚赞;格桑热杰;;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J];法音;1991年11期

8 周成英;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大师[J];五台山研究;2003年04期

9 尹邦志;;宗喀巴大师对“支那堪布遗教”的批判[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10 蒲文成;;宗喀巴大师与却藏活佛系统[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生华;雪域圣哲——宗喀巴大师[N];中国民族报;2003年

2 记者 普布旺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和驻村工作[N];山南报(汉);2013年

3 顾野生;燃灯节,以灯供祈福[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本报评论员;披着袈裟从事分裂活动的政治流亡者[N];西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元光;宗喀巴大师的宗教伦理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旋;塔尔寺花架音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才让多杰;论宗喀巴大师所著《常啼菩萨传》[D];青海民族大学;2016年

3 德却卓玛;试论宗喀巴大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王子瑞;由苦而生菩提心[D];苏州大学;2012年

5 韩封三祝;道次第传承谱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00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00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3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