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国民间惜字信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19:38
本文关键词:清代、民国民间惜字信仰研究
【摘要】:中国地方社会民间信仰颇多,敬惜字纸即为其中一种,并在清代盛极一时。整体认知清代民国时期惜字信仰,对于了解非官方信仰在民间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南北朝时,惜字思想已存在,因尚未成规模而不能称“信仰”。元代以前,科举制度尚未达到鼎盛,惜字组织尚未出现,惜字信仰处于兴起与初步发展时期。至明清两代,科举制度、印刷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惜字信仰迅速发展。特别是清代,惜字组织出现,惜字信仰达到鼎盛。文章通过对惜字日常关注、宣传范围、操作现状、神祗信仰等方面研究,较全面地展示清代惜字信仰的面貌。晚清,中国近代化进程开始。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惜字行为遭到质疑,惜字信仰开始衰落,但至民国,仍顽强生存。 惜字信仰中,最为瞩目的是惜字仪式与建筑。仪式是行为的表现,惜字仪式主要表现为送灰入水,是较隆重的群体活动,比如台湾地区“送圣迹”仪式。仪式里包含着人们的功利需求,也体现士绅群体的社会地位。惜字建筑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鲜明的宣传功能。南方地区惜字塔、惜字炉等建筑很多,在名称、建筑风格、表现意义上体现出多样化特点;北方则鲜见遗存。正是历史文化渊源、迁移人群的心理作用、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形成南北差异。 惜字组织可分成专职组织、兼职组织两种。惜字会作为专职组织,在捡拾、收买字纸方面起到带头作用。但专门的惜字组织因资金难筹、运作不力而数量不多。晚清时,善堂、公所、学校及佛教组织也敬惜字纸,这些机构为兼职组织。兼职组织具有数量众多、触众面广的特点,从而成为惜字信仰传播队伍中主要的一支。无论专职还是兼职组织,主事人往往是士绅群体。在士为“四民之首”的年代,惜字体现社会对文化的崇拜,体现读书人的崇高地位。士绅成为推动惜字发展的主要力量,地方官员则为权力支持者。惜字信仰的社会控制功能突出表现在惜字组织活动中。通过惜字会、善堂、公所、学校等塑造与巩固惜字信仰,官员、士绅这些地方上层人物能有效地控制社会的文化取向,加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晚清,亵字行为渐多,惜字信仰开始衰退。为了强化这一观念,报刊媒体、文学作品中出现大量敬惜字纸或亵渎字纸的果报故事。媒介的社会教化功能显现出来:士绅利用下层百姓精神需要及深信因果报应心理,大力宣传惜字。这种教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惜字信仰并没有随着近代化的加速仓促消失。
【关键词】:地方社会 惜字信仰 社会教化 送灰仪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一、研究意义9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9-10
- 三、相关研究的回顾10-13
- 四、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民间惜字信仰的嬗变14-26
- 第一节 元以前——惜字信仰的兴起与发展14-15
- 第二节 明、清前期时期——惜字信仰的兴盛15-22
- 1、惜字信仰走向兴盛15-16
- 2、惜字信仰日常关注扩大化16-20
- 3、惜字信仰神祗的泛化20-22
- 第三节 晚清至今——惜字信仰的衰落与消亡22-26
- 1、惜字信仰开始衰落22-25
- 2、惜字信仰的消亡25-26
- 第二章 行为与宣传: 惜字过程中的仪式与建筑26-38
- 第一节 于行为中敬惜——惜字信仰过程与仪式分析26-31
- 1、惜字章程: 关于过程的规定26-29
- 2、恭送圣迹: 台湾的送灰仪式29-31
- 第二节 在建筑里警示——惜字信仰的建筑研究31-38
- 1、南方地区: 建筑的多样化31-36
- 2、北方地区: 遗存稀少36-38
- 第三章 信仰的塑造与巩固: 地方上层惜字组织的社会号召38-51
- 第一节 惜字会: 地方专职组织38-41
- 1、作为一种独立组织38-40
- 2、作为慈善机构支属40-41
- 第二节 惜字: 其他组织的兼职行为41-46
- 1、惜字: 善堂、公所的文化追求41-44
- 2、惜字: 佛教组织的善念表现44-45
- 3、学校: 儒家本位教育45-46
- 第三节 惜字组织号召的角色体现46-51
- 第四章 果报故事: 晚清报刊、文学作品的社会下层教化51-58
- 第一节 日常事件中的正面教化51-53
- 第二节 果报故事中的反面教导53-56
- 第三节 社会下层教化的社会效果56-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6
- 附录1: 南方地区惜字建筑统计表66-72
- 附录2: 上海果育堂光绪八年支出统计表72-74
- 附录3: 无锡佛教净业社历年收支情况74-80
- 后记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良至;中国古代的信息崇拜——惜字林、拾字僧与敦煌石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2 董强;;古人的惜字风俗[J];百科知识;2008年11期
3 杨宗红;蒲日材;;敬惜字纸信仰的嬗变及其现实意义[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辛德勇;惜字律二种[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04期
5 黄新宪;;清代台湾“敬惜字纸”习俗探讨[J];东南学术;2009年05期
6 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J];法学家;2010年06期
7 衷海燕;士绅、乡绅与地方精英——关于精英群体研究的回顾[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周慧梅,王炳照;沿革与流变:从古代社会教化到近代民众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王志轩;;厕筹杂考[J];华夏考古;2010年01期
10 俞如先;;论海峡两岸一脉相承的敬字信仰——以福建客家地区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805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0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