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经史编撰与佛经翻译的互动
本文关键词:论唐代经史编撰与佛经翻译的互动
【摘要】:唐代是中国史学、经学承前启后的一个时期:在史学方面,官修正史大放异彩,实现了从私人著述到政府修撰的决定性转变;在经学方面,《五经正义》的编订体现了与汉学、宋学不同的面貌,起到了过渡作用。学者们对此已多有关注。然而,唐代文治的另一项事业却往往被人忽视,即佛教译场的佛经翻译实践。其时,佛经翻译与史书修撰、经疏编订不仅在时间上一致,在参与人员的构成上也多有重合。从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开始,至唐佛经翻译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译场的分工合作或多或少影响了唐代集体修撰的风气,而佛经义疏的编写也与隋唐的儒经注疏互为映照,体现出折衷取长的倾向,二者之间存在深刻的互动关系。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唐代 经史编撰 佛经翻译 互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资助项目:14CW W 025
【分类号】:B942;K242
【正文快照】: 唐朝刚结束从魏晋以来的分裂局面,高祖、太宗便着手对前代文化成果进行总结,组织了大规模的编修工作。武德五年,高祖下诏萧t@等修魏、周、隋、梁、齐、陈史。贞观二十年,太宗又下诏房玄龄等修《晋书》,继承高祖的修史事业。贞观十二年,为了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新发展做一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晶晶;;对《隋书·经籍志》经部后序一段评论的解读[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淮;僧肇在两种文化之间[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王战睿;;理趣符老庄,风神类谈客——论魏晋之际的士僧交往与融合[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姜元奎,谢路军;慧远念佛思想特色探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张淼;;疑伪经对佛教思想的继承与超越[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5 杨满仁;;论沈约的佛教思想及其创作[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6 刘林魁;;北周灭佛后佛教的复兴历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李文才;贺春燕;;试论佛教传播对魏晋南北朝图书出版的影响[J];图书与情报;2006年06期
8 王亚军;;论汉末三国民间灵魂信仰的现实性[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陆立玉;颜延之思想性格解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10 吴娟;;论《冤魂志》与儒释之关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志国;;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启发;;罗汝芳对儒家经典的理会及其思想史意义——以其泛论《四书》、《五经》和专论《语》、《孟》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二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4年
3 王岳川;;孔子“仁”学思想的意义[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孔令梅;敦煌大族与佛教[D];兰州大学;2011年
5 姜涛;后秦佛教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满仁;智识与情感:沈约的思想世界[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贾国宝;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佛教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成忠;敦煌变文的审美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守杯;魏晋南北朝时期凉州佛教述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鹏;齐梁诗风嬗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纪东佐;魏晋南北朝泰山羊氏儒释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江华;论唐代佛教造像的丰腴化[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8 李静;魏晋南北朝时期比丘尼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佩;北宋张商英护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毛丽丽;两汉楚彭城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生;金娇;;佛经翻译对后世翻译活动的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刘北辰;;浅析唐代西行高僧义净及其佛经翻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饶梦华;;勒菲弗尔对中国佛经翻译的误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刘笑千;;佛经翻译中的“文质之争”[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赵洋;;浅谈佛经翻译与西学翻译之差别[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10期
6 李劲超;;佛经翻译对汉语词汇的影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俞森林;;道安之佛经翻译及翻译思想考述[J];宗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8 黄焰结;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思想[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何慧敏;;试论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东岳论丛;2008年02期
10 田玲;;佛经翻译中的读者观照及其影响[J];齐鲁学刊;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东升;刘艳春;张在钊;;圣经汉译与佛经翻译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任东升;;《圣经》汉译与佛经翻译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梁晓虹;;佛经翻译对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启迪[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张旭;;译经文学传统与近代英诗译诗[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王英姿;;译名研究述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王百岁;;唐代吐蕃高僧法成[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乔吉;;阿勒坦汗与明朝之间的佛教关系[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8 梁成秀;;藏区寺院佛典翻译中的编辑学特点探析[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9 雍和明;;试论中国双语辞典的源流[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状况看西域在汉晋时期佛教东渐中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宝生;佛经翻译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杜冬;菩提树下论译道[N];文艺报;2011年
3 王辉;佛经版本:期待关注的“历史记忆恢复经”[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艾黎;梳理西域佛教传播脉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唐瑾;《中国翻译通史》演绎翻译三千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6 特约记者 胡秋香;《佛教翻译大使鸠摩罗什传》出版[N];阿克苏日报;2008年
7 何端中;略论“酒泉精神”[N];酒泉日报;2007年
8 刘靖之;名家论译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唐瑾;跨越三千年的翻译通史[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李虎群;“必也正名乎!”[N];学习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3 叶尔达;拉布占巴·咱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苏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岗措;《大唐西域记》藏译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安娅;西夏文藏传《守护大千国土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杨发鹏;两晋南北朝时期河陇佛教地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雪俊;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定品》译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明龙;《续高僧传》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索南东主;藏族宗教语言的厘定及其历史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朱献珑;译学范式转换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丹丹;论佛经翻译与中国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方阳;东汉至唐代的佛经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3 姜士绅;价值论视阈下解读中国古代佛经翻译[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姜永全;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丁聆;对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异化策略的描述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盛文辉;意识形态对佛经翻译的操纵[D];中南大学;2006年
7 汤富华;从功能语言学视角论翻译对意识形态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8年
8 南杰多吉;吐蕃时期佛经目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喻湘波;论佛经汉译对汉语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谢匀;从佛经与圣经翻译看中西方翻译手法的相似性[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10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10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