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基督教在中越两国传播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19世纪基督教在中越两国传播的比较研究
【摘要】:19世纪,基督教在中越两国的传播并非是单纯的宗教文化传播现象。它首先表现出了较强的政治性。这种政治性在两国既有共性,又有相当程度上的差异,构成了基督教在两国传播的阻力与助力。在基督教的传播与接受方面,中越两国也存在着共性和差异。这不仅表现在基督教传播的主体及其活动的方式与内容,而且表现在本地受众对基督教所持的态度及其产生的反应。上述共性与差异表明基督教在中越两国的传播有着相似之处,同时也表明两国在政治与文化上的差异。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世纪 基督教 中国 越南 传播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宗教·医学·社会:近代来华新教医学传教士研究”(项目编号:11YBB285) 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医学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项目编号:13B07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79
【正文快照】: 李传斌李传斌,历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传播19世纪以来,在西方宗教复兴以及殖民扩张的背景下,基督教在非基督教世界得到广泛传播。在亚洲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等国,基督教传教事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基督教在中、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孔嘉;;论越南嗣德时期法国传教士的活动[J];印度支那;1987年03期
2 万永彬;;论法国传教士在阮福映统一越南过程中的作用[J];东南亚纵横;2007年08期
3 孙建党,王德林;试析越南阮朝明命时期的禁教政策及其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世兴;张良生;;天主教在越南[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6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瑞;赵媛;;试论明代士大夫对西学的反应——以方以智的西学观为考察对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2 郝涂根;;世俗基督精神:哈代人道主义宗教观的内核——兼与马弦商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李未醉,余罗玉;略论古代中越文学作品交流及其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姜中光;论保护北京近代公共建筑的意义[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5 佟洵;基督教新教在北京的传播及其演进历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佟洵;试论北京历史上的教堂文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何岩巍;;清代中前期北京的天主教士——以遣使会士为中心[J];北京历史文化研究;2007年02期
8 李素菊;民族、宗教与爱国[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吴永平;老舍小说《大悲寺外》新解[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李小光;清代中西文化互动及其终结初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岩巍;;清代中前期北京的天主教士——以遣使会士为中心[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2 王超杰;;西方传教士与国际法初入中国[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3 佟洵;;元朝以来俄国东正教在北京地区传布的历史考察[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4 孙泓;;5—14世纪景教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A];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C];2009年
5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6 刘征;;两座御苑与越南国王[A];《圆明园》学刊第十六期[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连东;中国、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鸦片“三角贸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王志强;李鸿章对越南问题的认识与策略研究(1881-1886)[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形成、僵化及其教训[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黄颂;自然法观念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10 顾蓓;圣母崇拜的历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红标;明清时期广西对外交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苏彩琼;越南文字的变迁与民族意识的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4 程琦;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督教教堂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崴嵬;浅析国内基督教网站的宗教性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灵;适应选择论视角下严复《马可福音》中译探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吴东;调适与会通[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茹靓靓;明末清初天主教徒李天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阮秋香;喃字发展演变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文淼;老舍与基督教[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树森;元代基督教在江苏的传播[J];江海学刊;2001年04期
2 邱树森;元代基督教在蒙古克烈、乃蛮、汪古地区的传播[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2期
3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开放时代;2002年06期
4 曹增友;基督教传播与中国科学的关联和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5 陶飞亚;东亚基督教的再诠释: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6 何虎生;基督教与近代中国——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史实述评》一书[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4期
7 李向平;“本色化”与社会化——近代上海“海派基督教”的社会化历程[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卓新平;复杂的历史 当前的警醒——读《台湾基督教史》[J];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01期
9 李传斌;;20世纪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研究综述[J];南都学坛;2006年04期
10 李双幼;;近代闽南基督教会的发展特点[J];闽台文化交流;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谢和耐;陆秉君;;《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2 黄剑波;孙晓舒;;历史的另一种写法——从《基督教的兴起》看社会学家笔下的早期基督教史[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五辑[C];2007年
3 陶飞亚;杨卫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张镇环;何锡华;;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教动机、传播情况及影响[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5 陶飞亚;杨卫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郑争文;;公民社会的困境和基督教的应对[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三辑[C];2006年
7 张钟鑫;;新加坡华人基督教史初探(1819—1949)[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8 陶飞亚;杨卫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范式的新探索:《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读后[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辑[C];2005年
9 任继愈;;读徐怀启遗著《古代基督教史》[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10 耿f;;中外学者对大秦景教碑的研究综述[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炳三;华西基督教文献资料的开拓之作[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上海大学历史系 肖清和;新世纪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任延黎;基督教研究的学科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乐峰;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督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夏洞奇;走出意识形态的基督教简史[N];东方早报;2010年
6 陶飞亚 上海大学文学院;西方学者视域中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范式转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朴承之(学者);中国人的天,基督教的上帝[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张志鹏;两岸基督教论坛开辟互信互利新渠道[N];中国民族报;2013年
9 陈祖武 郑振清;致力跨学科研究的新成果[N];福建日报;2005年
10 北京大学哲学系 朱竞e,
本文编号:817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17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