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昆明万寿宫道教节庆的科仪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16:05

  本文关键词:昆明万寿宫道教节庆的科仪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昆明万寿宫 道教 斋醮 节庆科仪


【摘要】:斋醮科仪是中国道教独具特色的祭祀仪式,也是道教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核。它作为一种祭祀文化现象,能够流传千年,沿袭至今,其蕴含的宗教意义和功能,是它存在的理由。道教的仪式本身是随着社会条件变化而有所改变的,但总体上来说,其仪式有很大的稳固性,近代道教对传统的斋醮仪式基本上是继承的,但由于道教科,仪内容之广泛、各道派所行或各有侧重、现各宫观道士多散入民间,再结合师承上的原因,科仪的施行更加表现出多样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本文通过两年来对昆明万寿宫的调查,发现其节庆斋醮科仪较好的保留了明朝科仪的定制,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以及道教与民间文化的融合,万寿宫的科仪继承了明清两代昆明地区长春派、正一派科仪,表现出独特的地方风格。本文对万寿宫节庆斋醮科仪的调查研究,采用文献、参与观察、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最具特色的《真武朝科》《朝斗科仪》《玉阳施食科仪》的仪式过程,以宗教学的方法进行详尽搜集、记录,并研究分析,以使大家对道教斋醮科仪及经典在地方的特色化有一个很好的认识。
【关键词】:昆明万寿宫 道教 斋醮 节庆科仪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绪论7-21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7-8
  • (二) 文献综述8-13
  • 1. 有关道教节庆风俗的研究8-10
  • 2. 有关道教斋醮科仪的研究10-13
  • (三) 研究理论与方法13-15
  • 1. 研究理论13-14
  • 2. 研究方法14-15
  • (四) 相关概念梳理15-19
  • 1. 道教节庆概念释义15
  • 2. 道教仪式概念释义15-19
  • (五) 田野点概述19-21
  • 1. 万寿宫历史沿革19
  • 2. 万寿宫教职人员概况19-20
  • 3. 万寿宫道教节庆活动及斋醮科仪20-21
  • 二、万寿宫主要节庆斋醮科仪的田调记录21-50
  • (一) 阳法事类21-38
  • 1. 真武朝科21-31
  • (1) 坛场布置22-23
  • (2) 参与人员及服饰23-24
  • (3) 主要仪节24-31
  • 2. 朝斗科仪31-38
  • (1) 坛场布置33-34
  • (2) 参与人员34
  • (3) 主要仪节34-38
  • (二) 阴法事类——玉阳施食科仪38-50
  • (1) 坛场布置39-41
  • (2) 参与人员41
  • (3) 主要仪节41-50
  • 三、万寿宫道教节庆科仪的分析50-54
  • (一) 真武朝科50-52
  • (二) 朝斗科仪52-53
  • (三) 玉阳施食科仪53-54
  • 四、万寿宫节庆科仪的功能研究54-57
  • (一) 济度、祈禳、心理慰藉54-55
  • (二) 维持生活、服务大众55
  • (三) 道教教义、经典及道教文化的实践与传承55
  • (四) 道教斋醮科仪及经典内涵的道德教化及劝世功能55-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0
  • 后记60-62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泽洪;论道教的法剑[J];中国道教;2002年03期

2 张开华;试谈道教科仪的功用[J];中国道教;2004年02期

3 徐祖祥;论过山瑶道教的科仪来源和教义特点[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4 张泽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云南道教——以南诏大理时期为中心[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5 邓宏烈;;羌族民间道教信仰浅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6 周慧敏;;上元节的起源及其民俗文化意蕴[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杜汉华;;武当山道教音乐发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8 杨高鸽;;山西五老峰庙会斋醮法事考察及经韵音乐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9 刘志;;魏晋南北朝节日延寿求福风俗与道教文化[J];西夏研究;2011年01期

10 张泽洪;杜光庭与云南道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0期



本文编号:821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21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a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