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知识、象征与城市

发布时间:2017-09-11 13:13

  本文关键词:知识、象征与城市


  更多相关文章: 藏传佛教 蒙藏关系 知识


【摘要】:在考察中国的知识与意识形态时,几乎中外的学者都一致认为,儒学是古代中国唯一合法的知识体系,而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和儒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儒学化的佛教,分成不同的教派,而学者充其量将汉传佛教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纳入中国的意识形态之中,而将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都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宗教排除在主导意识形态之外。但是笔者认为,自凉州会盟之后,藏传佛教进入中国,其和蒙古的军事势力结合起来,已经形成了一种知识体系。本文从基于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入手,来探讨凉州会盟之后,藏传佛教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对元以后的中国文明发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元朝是一个军事化的帝国,军事贵族并没有按照士人的传统去接受儒学的意识形态,这使得元代的知识体系呈现出多元性,从而使儒学从一种支配性的意识形态变为了多元知识中的一种知识形态,只是成了儒生自己的,而不再是普天下通用的意识形态了。在初期,阔端王通过“治病”.这样一种方式接受了藏传佛教,这开启了整个蒙古帝国接受藏传佛教的大门,而后,忽必烈和八思巴建立福田和施主的关系,到此也并不能说明藏传佛教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知识体系,一直到忽必烈创立总制院(即宣政院的前身),让八思巴总领总制院制事,成为吐蕃的宗教之首长,并有任命百官的权力,到此才说明藏区在当时获得了一种独立的知识形态,藏传佛教的僧侣获得了对藏区官僚体系的管辖权,这意味着,在当时学习藏传佛教,就像在原来学习儒学一样等够进入仕途。而藏传佛教的知识化则表明,从此开始,在皇帝的统治下,不同的区域开始要用不同的知识体系来管理,因此,从元代开始,儒学再也不是唯一一个和皇权相匹配的知识体系了。明清两代,这个格局虽然在不断变化,但实质却未改变。在明朝,西藏由藏传佛教这一意识形态来主导,而汉地则成就了儒学的在复兴,但代价却是封锁北部重镇,切断和蒙古的联系。清朝将藏传佛教作为蒙藏世界的知识体系,并以此来统治蒙藏,甚至将蒙藏的政治问题都变为宗教问题来处理,儒学更是仅仅只成为汉地的一种知识体系了。
【关键词】:藏传佛教 蒙藏关系 知识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1章 导论12-27
  • 1.1 论文选题缘由及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26
  • 1.2.1 文明史研究13-21
  • 1.2.2 蒙藏关系史研究21-24
  • 1.2.3 当地地方志材料24-26
  • 1.3 主要研究方法26-27
  • 1.3.1 文献法26
  • 1.3.2 深度访谈法26
  • 1.3.3 参与观察法26-27
  • 第2章 藏传佛教的传播27-47
  • 2.1 元朝时期蒙藏关系格局的奠定27-35
  • 2.1.1 “凉州会盟”的始末27-28
  • 2.1.2 “医生”与“病人”关系建立的文化意义28-31
  • 2.1.3 关于蒙藏初步建立联系的探讨31-33
  • 2.1.4 儒学助力:藏传佛教在蒙古汗廷站稳根基33-34
  • 2.1.5 蒙古“藏传佛教”化:蒙藏格局的建立34-35
  • 2.2 明清时期的发展35-40
  • 2.2.1 明朝时期蒙藏会盟地点的转移35-38
  • 2.2.2 清朝对蒙藏格局的延续与发展38-40
  • 2.3 武威今日藏传佛教格局40-45
  • 2.3.1 白塔寺的重修40-43
  • 2.3.2 白塔寺与金塔寺之间的张力43-45
  • 2.4 小结45-47
  • 第3章 汉传佛教的发展47-75
  • 3.1 明朝汉传佛教的重新进入47-54
  • 3.1.1 鸠摩罗什寺的重建及“天下观”的延续47-50
  • 3.1.2 大云寺的重修及汉传佛教的重修进入50-52
  • 3.1.3 清应寺的重建52-53
  • 3.1.4 明朝的蒙藏的经略53-54
  • 3.2 清朝时期的发展54-58
  • 3.2.1 清朝时期藏传佛教在武威的重新发展55-57
  • 3.2.2 汉传佛教的齐头并进57-58
  • 3.3 民国时期法幢正宗的出现58-62
  • 3.3.1 心道法师的前期活动58-61
  • 3.3.2 法幢正宗的建立61-62
  • 3.4 武威今日的宗教格局62-73
  • 3.4.1 大云寺:民间宗教的兴起62-64
  • 3.4.2 罗什寺:汉传佛教的弘扬64-68
  • 3.4.3 金刚亥母洞:藏传佛教罅隙中的生存68-73
  • 3.5 小结73-75
  • 第4章 重构夷夏关系75-87
  • 4.1 文庙及西夏博物馆的格局75-77
  • 4.2 武威文庙的发展77-83
  • 4.2.1 明朝时期儒学的进入77-79
  • 4.2.2 清朝时期儒学的延续79-81
  • 4.2.3 文庙的“遗迹”化81-83
  • 4.3 西夏博物馆的发展83-85
  • 4.4 小结85-87
  • 第5章 铜奔马的象征化87-104
  • 5.1 雷台下挖出“金马驹子”87-90
  • 5.2 汉藏金桥上的铜奔马90-94
  • 5.3 中华文明意义上的铜奔马94-99
  • 5.3.1 铜奔马重见天日94-96
  • 5.3.2 铜奔马的“腾飞”96-97
  • 5.3.3 铜奔马进入河西走廊之谜97-99
  • 5.4 以天马为中心的城市格局的形成99-101
  • 5.5 结论101-104
  • 第6章 结论104-107
  • 参考文献107-110
  • 致谢110-11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华锐·东智;;藏族的“鲁”文化探析[J];中国藏学;2009年04期

2 央珍;;文化共享与国家认同——读《建构现代中国的藏传佛教徒》[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830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30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b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