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畲族图腾星宿考

发布时间:2017-09-11 14:22

  本文关键词:畲族图腾星宿考


  更多相关文章: 畲族 图腾 星宿 盘瓠形象 原型批评


【摘要】:畲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员。在历史的积淀中,盘瓠神话经久不息地在畲民口头流传,并被记录于谱牒之中,刻画于祖图之内,成为展示民族远古史的重要材料。自汉代起,盘瓠神话就已成为汉族文人加以记录的对象,其中最早将盘瓠神话予以记载的是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而后世则以晋·干宝《搜神记》的记述最为典型,,并为《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所征引,成为记述多个民族——畲、瑶、苗等盘瓠氏集团的“正史”。对这种记述,后人多有疑问甚至批驳(如唐·刘知几,宋·罗泌等),但由于古代社会的科举制度以及印刷业的落后状况,助长了盘瓠神话的正史地位,成为古代大部分文人墨客了解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途径,并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固化认识。 随着封建社会的覆灭,西方科技文化以及学术理论的东渐,我国学者逐渐开启对图腾文化的探讨。图腾一词乃北美阿尔哥昆恩人的奥吉布瓦部族的方言“奥图特曼”的译音,有人认为它最早出现于英国人类学家龙格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也有人认为它最早见于意大利法学家维柯的《新科学》。实际上,对该词出现年代的追述,中国学者并未特别关注,而图腾概念与图腾理论则为我国早期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所利用,并亲身实践于我国民族图腾文化的研究中。 畲族图腾的关注点缘起于流传了千百年的盘瓠神话,以及被畲族民众视为珍宝的谱牒与祖图。在传统的认知领域,学者们特别重视有关血缘关系的图腾理论,而现代汉族学者对畲族图腾的研究既遵循古史文献的有关记载,同时将这种理论应用于盘瓠形象的理解中。但畲民们的认识与汉民的传统话语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引发了畲民对这种研究成果的反对,进而促使图腾成为畲族文化研究中的一块禁地,而这种现象正体现了汉族文人对史籍反对意见的置之不理。为了突破汉民传统的意识形态,有志于畲族文化研究的学者们开始另辟蹊径,从各种历史典籍以及民间文献出发,由此出现以郭志超教授为代表的“水獭原型说”。然而,通过盘瓠神话的母题学分析后发现,盘瓠形象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星宿→茧卵→龙麒→龙(龙犬)→兽首人身→人(现代),并且体现了感生神话、卵生神话与变形神话的复合。“原型”曾在哲学、心理学中得到普遍应用,进而成为文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概念之一,而在图腾文化的研究中尚未得到进一步阐发,但哲学、心理学以及文学领域的原型理解在图腾研究中可被译为:初始的形体构型,变异形象的发展基础。结合盘瓠形象的发展脉络来看,畲族的图腾信仰中依然保有“星宿崇拜”痕迹,从而进一步说明了盘瓠形象的星宿原型。所谓星宿,本是对自然天体的泛称,同时也是先民标记方位、星空分区、制定历法的依据之一。随着道教文化的兴起,星宿逐渐被赋予具体的神的形象,并进入人们的信仰世界。实际上,星宿崇拜自原始人时代就已萌芽,并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各民族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日月崇拜,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鸟崇拜。 根据图腾理论中有关“紧密联系”的论述,畲族图腾的星宿原型并非仅是畲民口述、谱牒记载或祖图刻画中的“娄宿”或“亢宿”的具体指向,而是对可见天体的整体性敬畏,这种心理倾向的发生当与远古时代的天体运动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星宿没有固定形象的特点,原始先民无法直观地认识到星象所呈现的族群关联,而原始时代的氏族发展总是在融合中扩大,并逐渐向国家过渡。畲族的初始形态同样经历了多氏族融合的过程,在此期间,族群标帜同样于选择中逐渐定型,而这种选择也许正是盘瓠神话所展现的那样:从无形走向有形,从物形走向人形。尽管神话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诸多变异,但畲民族的各种记述都没有隐没最原始的星宿崇拜,只不过是在此基础做出了适应民族发展的改变而已。 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加深,因自然所决定的生存模式的蒙昧时代趋于瓦解,而野蛮时代也逐渐向文明时代发展,从而引发图腾自然属性的丧失,成为结合了祖先崇拜的人类文化,而这也为现代学者从“他的亲族”(血缘关系)入手研究图腾的提供了便利。可是,并非所有的民族都将图腾作为民族始祖的形象加以膜拜,甚至不能仅从膜拜中看出族民是在祭奠祖先,还是对族群标帜在凝聚族民中所起作用的感怀。而东北太平洋沿岸的部分印第安图腾柱足以证明图腾并非仅是血缘关系的纽带,而是民众情感得以表达的象征,或地域、方向的指示性标牌。 从表面看,畲民口述、谱牒记载和祖图刻画似乎展示了畲族图腾的“血缘性”,但这并不能说明畲族就是一个视图腾物为祖先的民族,更何况在大多数时间里,不论是谱牒还是祖图都被秘密珍藏,因此对图腾形象的认识也并非所有族人都能得到亲身体会。虽然有人认为“传师学师”乃畲族成年礼或祭祖仪式,但从整个活动进程看,祖图的悬挂并非是在彰显图腾信仰,而仅是对族源归属与祖先崇拜的辅助性展示。所以,畲族民众对民族图腾形象的认识大部分源自于汉民的歧视性说辞(尤其是隋唐以来),而正是由于这些言语的存在,进一步促使作为外来者的畲族长期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中。为了消除这种蔑视性话语带来的不利影响,畲族民众对民族起源神话作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重塑,即将盘瓠形象定位在龙与麒的结合体中,并称之为龙麒。学者们在追溯畲族来源时有一种看法,即认为畲族源出于东夷(徐夷)部落,而他们的图腾信仰也保有崇鸟的特点,这在畲族妇女的服饰上表现得尤为充分。所以,畲族民众有意识地摒弃了原始而无形的自然天体以及落人口舌的动物形象,并逐渐走向趋同于汉族的“龙”“凤”崇拜。 信仰同其他文化形式一样,也是在时代的适应中得以发展。星宿崇拜是畲族最原始的图腾信仰,星宿则是盘瓠形象的原始构型,而后世得以发展的各种盘瓠形象无不源出于星宿原型。畲族原始文化得以复原的基础正是在于认清民族图腾的原型,只有这样才能打开畲汉隔膜千百年的心结,为畲族文化持续而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力量源泉,同时也为畲族文化(尤指原始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研究带来新的气象。
【关键词】:畲族 图腾 星宿 盘瓠形象 原型批评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33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7
  • 一、绪论17-27
  • 1、本课题的创新前景与科学意义17-18
  • 2、本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18-20
  • 3、畲族图腾研究综述20-23
  • 4、本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23-27
  • 二、引言27-33
  • 三、图腾与星宿:盘瓠原型的解读基础33-73
  • 1、图腾:氏族的血缘认同与文化标帜33-40
  • 1.1 图腾的思维基础与基本概念33-36
  • 1.2 图腾的起源理论与类型划分36-40
  • 2、星宿:天文历法与天体崇拜的来源40-60
  • 2.1 自然天体与二十八宿40-46
  • 2.2 地理空间的划分与天文历法的制定46-54
  • 2.2.1 地理空间的划分47-50
  • 2.2.2 天文历法的制定50-54
  • 2.3 民众心理的反映——天体崇拜54-60
  • 3、原型:初始的形体构型,变异形象的发展前提60-73
  • 3.1 “原型”在心理学与文学中的概念阐释及“图腾原型”的探索61-65
  • 3.2 神话母题研究与盘瓠神话的原型构拟65-73
  • 四、盘瓠图腾的星宿原型:传统认知上的新思考73-137
  • 1、神兽图腾:汉族对盘瓠原型的传统认知73-77
  • 2、水獭形象:盘瓠原型的另类解读77-80
  • 3、星宿图像化的氏族标帜:盘瓠原型的新思考80-137
  • 3.1 盘瓠:星宿原型的民族记述80-90
  • 3.1.1 民间口述的历史记忆80-84
  • 3.1.2 家族谱牒的文字记载84-87
  • 3.1.3 祖图长连的图像刻画87-90
  • 3.2 盘瓠原型的星宿考述90-118
  • 3.2.1 二十八宿与天文历法:天象观测在盘瓠氏族中的应用90-95
  • 3.2.2 天体运动与氏族生活:图腾选择的自然因素95-101
  • 3.2.3 姓氏起源与感生神话:两个畲族姓氏——娄与盘101-109
  • 3.2.4 族群斗争与农耕习俗:族星崇拜的心理积淀109-118
  • 3.3 星宿图腾的社会作用:多氏族融合的文化象征118-137
  • 3.3.1 氏族融合与婚姻制度的统筹标志118-124
  • 3.3.2 民族凝聚力得以彰显的根本动力124-130
  • 3.3.3 人生的价值取向:“忠”“勇”精神与民族性格的传承130-137
  • 五、民族文化的交流与遗存:盘瓠原型的两种重塑137-159
  • 1、龙麒:民族文化的异(汉)族趋同137-149
  • 1.1 盘瓠形象的“龙麒”塑造138-143
  • 1.2 “龙麒”形象的生成动因143-149
  • 2、凤鸟:畲族女性集团特殊的品德标帜149-159
  • 2.1 凤鸟图腾的畲族存续149-152
  • 2.2 凤鸟图腾的女性象征152-159
  • 六、星宿原型的湮没:汉族对盘瓠形象的曲解159-183
  • 1、盘瓠神话的历史记载与民间口述159-165
  • 1.1 盘瓠神话的文献遗传159-160
  • 1.2 盘瓠神话的多民族口述160-165
  • 2、畲民并非“敬犬如祖”165-167
  • 3、汉族传统话语对盘瓠“犬”形像认识的虚妄167-177
  • 3.1 古代文人的手抄传统168-169
  • 3.2 盘瓠“犬”形象的正反两认识169-175
  • 3.3 现代学者研究视野的局限175-177
  • 4、图腾“星宿说”为盘瓠原型正名177-183
  • 七、结语183-187
  • 参考文献187-195
  • 附录195-203
  • 附录 A 《史记》、《汉书》、《三统历》与印度、水族、普米族、苗族和现代不同体系的二十八宿宿名对应表195-196
  • 附录 B 五方、四象、二十八星宿、动物神(神兽)与五行、五色对应表196-197
  • 附录 C 《太上黄录斋仪》、《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度星经》与《洞渊集》有关二十八宿的记载197-199
  • 附录 D 《移星科文》199-202
  • 附录 E 《中华畲族宫》序202-203
  • 致谢203-20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2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晓;从苗族古歌看其原始思维[J];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03期

2 张淑一;姓氏起源论略[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3 蓝岚;;畲族祖图长卷艺术价值初探[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1期

4 王大有;6500年前的蚌塑四象二十八宿浑天盖天系统——美学考察引出旷世大发现[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胡苏晓;;集体无意识——原型——神话母题——容格的分析心理学与神话原型批评[J];文学评论;1989年01期

6 周永明;原型论[J];文艺研究;1987年05期

7 李维宝,李海樱;傣族历法与农历异同的由来简析[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9年04期

8 徐传武;;“分野”略说[J];文献;1991年03期



本文编号:831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31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1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