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佛教官方译场与中古的外交事业

发布时间:2017-09-11 23:28

  本文关键词:佛教官方译场与中古的外交事业


  更多相关文章: 佛教 译场 中古 外交


【摘要】:汉武帝开疆辟土,建立了成熟的译官制度。到了东汉,随着对外联系的削弱,译官被省并。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主要发展与西域的关系,而南方则向扶南、临邑扩展势力,译官时置时废。隋唐的外交事业趋于鼎盛、译官众多,但由于史料的阙失,对其具体人员构成至今仍然没有清楚的认识。正是在这段时期内,佛经翻译如火如荼地进行,佛教译场也逐步完成了官方化的过程。不仅如此,佛教官方译场与中古的外交事业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译场的翻译人员与朝廷的外交译官之间有着高度的重合与相互流通。也就是说,中书省、鸿胪寺的译语人往往也参与佛教译场的翻译工作。其二,由于其特殊身份与语言修养,佛教译场的译主往往也分任鸿胪寺的部分外交事务。其三,在官方外交之外,译场也成为沟通西域、南海的中心之一,以作为外交的辅助手段。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佛教 译场 中古 外交
【分类号】:B949
【正文快照】: 一、小引:古代的翻译活动与佛教译场的官方化《礼记·王制》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棶,北方曰译。”孔颖达疏:“谓帝王立此传语之人,晓达五方之志,通传五方之欲,使相领解。”《吕氏春秋·慎势》则反过来指出了不需要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汤用彤;隋唐佛学之特点——在西南联大的讲演[J];法音;1998年05期

2 赵贞;;唐代对外交往中的译官[J];南都学坛;2005年06期

3 庄颖;;唐代鸿胪寺译语人浅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4 韩香;唐代长安译语人[J];史学月刊;2003年01期

5 俄琼卓玛;;汉代西域译长[J];西域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鲍新山,张其凡;北宋名臣谢泌生平及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4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刘忠;康德的“因果观”探析——兼论与佛教“善恶报应论”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孙浩然;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徐惠;;论道家文艺观对宋徽宗书画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周春兰;兰国庆;;道教与士大夫的人生哲学[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肖群忠;;论传统社会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安;;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教育与现代科学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刘永明;;敦煌占卜与道教初探——以P.2859《五兆要诀略》、《逆利占》为核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赤银忠;;南阳汉画中的内丹修仙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立;;汉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艺术组合构图意义再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小磊;鞠辉;;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三幅画像的考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践;;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10 王彤江;;隋唐五代诸家气法的理论基础初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连波;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王明博;多元与边缘[D];兰州大学;2011年

9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唐丽星;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D];南昌大学;2010年

6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任绪来;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黄色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莉莉;齐鲁奇士东方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黎虎;汉唐外交管理体制的演进及其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韩香;唐代长安译语人[J];史学月刊;2003年01期

3 薛宗正;回鹘南迁考[J];西域研究;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庆;;我国古代译场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J];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孙海琳;杨自俭;;关于译场职司的考辨[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3 吴璇;;中国古代译场制度的历史发展演变及其对后世翻译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12期

4 陆志国;;论文学翻译的历史发生和文学翻译场的形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蒋阳建;;古代译场制度的内在机制与现实意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邵璐;;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翻译场域[J];译苑新谭;2010年00期

7 蒋阳建;;佛经译场立体化翻译合作方式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谢冰;中国古代佛经译场对后世翻译活动的影响[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李惠玲;鸠摩罗什与中国古代译场制度的确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边立红;刘纲;;论赞助人对佛经译场的影响——以玄奘译场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海琳;玄奘译场职司的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卢秋莉;意识形态对唐朝译场的操控[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33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33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8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